“杯子控”

不隻是現代人的專屬詞

高顏值的杯子古人也超愛

今天,一起認識唐代“吸管杯”

唐邢窯白釉綠彩吸杯

抹茶色打底 魚兒杯中藏
這件唐代“吸管杯”,太別致瞭!
這隻杯子在配色上選取瞭 春夏超流行的 “薄荷曼波”色系 外壁如水墨畫般淡淡流淌 內壁似渲染開一盞濃鬱的抹茶 十分溫柔治愈 造型上更是精巧 杯子自帶固定的“吸管” 管身附著於杯側 吸管的末端接於杯底中心 通過一個圓孔與杯內相連通 杯內底部裝飾有立體模印的小魚 魚兒正好遮住瞭杯內的孔 也為整個造型增添瞭一份靈動 當主人飲用杯中酒水時 魚兒似在水中遊 既展現出工匠的獨特巧思 又彰顯出文人的雅趣 類似的“吸管杯”中 還有小烏龜、小鴨子等“杯中萌寵” 各個小巧精美、活靈活現 這絕妙的設計放在現在也不過時 古人也愛“吸管杯”?
點擊查看吸杯使用“新”方法
“吸杯”也稱“碧筒杯”“荷葉杯” 設計靈感來源於荷葉 三國時期,名士宴客時開創瞭 以荷葉作為酒杯的飲酒方式 將美酒倒入荷葉 以中空的荷葉莖為吸管 美酒裹挾著荷葉的香氣入口 “酒吸荷葉綠”在炎炎夏日裡 為人們帶來一番消暑滋味 除瞭用“嘴”吸 古人還開發瞭另一種用法: 用“鼻”吸 有學者提出 這件吸杯很可能是一件鼻吸杯 即是用鼻子來吸食液體 關於鼻飲最早的論述 出現在東漢班固的《漢書·賈捐之傳》中

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習以鼻飲。
南宋文學傢范成大 在他的著作《桂海虞衡志》中 也記載瞭這種“鼻飲杯”
南人習鼻飲,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漿,暑月以飲水,雲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這種特殊的飲酒方式 存在於我國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 除瞭這件白釉綠彩杯 還有不同材質、造型的“吸管杯” △清康熙 素三彩荷花式杯 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款粉彩花卉秋操吸杯 天津市博物館藏 △犀角雕蓮蓬荷葉形杯 故宮博物院藏 是不是已經挑花瞭眼? 從“黑石號”沉船“回傢”
它見證“海絲”的昔日輝煌
這隻 唐邢窯白釉綠彩吸杯 不僅造型精巧、用法獨特 它的身世還大有來頭 它來自一艘名為“黑石號”的唐代沉船 △“黑石號”沉船模型 1998年,“黑石號”在印度尼西亞 勿裡洞島海域附近打撈出水 △“黑石號”出水位置 這艘唐朝時期的沉船 共出水 67000餘件文物 絕大多數是中國產的陶瓷器 其中長沙窯達到 56500多件 還有來自廣東梅縣水車窯、浙江越窯 河北邢窯、河南鞏義窯等 唐代南北方著名窯場的諸多瓷器精品 △“黑石號”沉船發掘現場照片 “黑石號”如同一顆“時間膠囊” 濃縮瞭9世紀海上絲路的盛況 “黑石號”沉船上的文物 有162件(套)唐代瓷器回到長沙 並以專題展的形式 在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展出 這些瓷器見證瞭亞洲先民 乘風破浪、創造海洋文明的歷史 是中國與東南亞、中東地區 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 這件從“海絲”歸來 帶著現代氣質的“吸管杯” 為我們帶來的 不僅是穿越古今的共鳴 更是千百年來中國與世界的聯通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