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 TO MEET YOU
朱紫坊38-3,38-4,是“幸會”的所在。能在這片古厝雲集的坊巷中落腳,是“幸會”之幸。在這裡,我們幸會瞭古韻,幸會瞭滄桑,幸會瞭閩都的文化底蘊,幸會瞭一座繁城之下的“桃花源”。
與靖節先生筆下與世隔絕的小漁村不同,朱紫坊將自己袒露於鬧市之中,重重人間煙火縈繞,日日塵世喧囂相隨,卻堅守著淡泊寧靜,自在自得,恰如在她身畔悄然流逝、波瀾不驚的安泰河,默默無聞,生生不息,又宛似歷朝歷代安居於此間的士大夫們,心系天下而寵辱不亂,歷盡風霜而襟懷坦蕩。
這裡的古厝老宅、飛簷鬥拱、青磚碧瓦,無不溢滿王義之、歸有光式的名士風流。
朱紫坊,地處繁華而不奢,坐擁富麗而不驕,她的慎始敬終,正是“幸會”的信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幸會”的辭典中,朱紫坊是榕城獨特的傳奇。
朱紫坊之奇,奇在她的獨善其身,大隱隱於市。
在許多人的眼裡,朱紫坊恐怕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甚至在不少福州本土年輕人的印象中,朱紫坊隻是三坊七巷的一部分。其實不然,作為福州歷史文化街區,她和三坊七巷、上下杭的地位是並駕齊驅的,都是國傢級。
朱紫坊不著名,沒上過熱搜,沒做過“網紅”,不是不能,而是不為。
毗鄰人群熙攘、熱鬧非凡的南後街和津泰路,她從不爭逐繁華,仿佛從來不在市中心。曾幾何時,穿梭其間的安泰河舟楫如麻、渡客如織,兩岸商鋪林立、人聲鼎沸,朱紫坊卻依舊巋然不動,絕不投身商業版圖,謹守著屬於自己的歲月靜好。這是她的傳統,更是她的品德。
鮮有訪者,無絲竹亂耳,徜徉在朱紫坊,腳步需放慢些、再放慢些。
<<<<<
朱紫坊之奇,奇在她的“內有乾坤”,正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朱紫坊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朱紫坊成形於唐,得名於宋。當年,坊內住著朱敏功四兄弟,他們懸梁刺骨、寒窗苦讀,夜雨孤燈換來蟾宮折桂,封官拜爵,著朱披紫。居民們驚喜之餘,為瞭勉勵後人,弘揚讀書精神,以“朱紫”命名坊巷,這也是一種不可忘卻的紀念。
和南京“烏衣巷”不同,“朱紫”之稱,承載的是“寒門貴子”的“明志致遠”,也恰是福州人世代相傳的“知行合一”的優秀品質。
●○●
朱紫坊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別具匠心,別具洞天。這裡始終保持的“河—橋—坊”的經典格局以及其中令人嘆為觀止的古厝建築,引來無數學者皓首研究,奈何“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朱紫坊中最驚艷世人的傑作,當屬芙蓉園。門牌號34,“幸會”妥妥的“老鄰居”——裡仁為美,幸哉,幸哉!
芙蓉園的大門總是敞開著的。四進的大宅院,栽滿瞭芙蓉,必是士大夫們手植也。園中亦真亦假、出神入化的造景讓人喟嘆不已,天井處那棵三百餘年歷史的古荔枝樹更是能輕而易舉地勾起人們的詩情畫意,不得不贊嘆造物之功和古人的智慧。
這座肇創於宋、興於明清的古厝,是清末福州四大私傢園林之一,曾是不少名人的故居,也是眾多文人雅士流觴曲水之地,舊稱三山南館、芙蓉別館。宋朝參知政事陳韡、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均在此深居多年、留連忘返。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2020年,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入駐芙蓉園。館內展示瞭晚清以及民國時期和建國後國內外的漆藝作品。福州人引以為傲的大漆藝術在這片靜謐之地散發著無窮的文化魅力。
<<<<<
朱紫坊之奇,奇在她的“兼濟天下”,追溯千年歷史,她是儒學的福地、聖賢的化境。
這裡文化積淀深篤,是古代福州學府所在,三座孔廟、兩座縣衙、一處省級學院署形成瞭八閩大地的儒學文化核心區,全國罕見。雖然如今似乎隻剩一座孔廟,但儒傢“兼濟天下”的精神在此永存。單說在朱紫坊成長起來的薩鎮冰、薩師俊、方伯謙等近代海軍將領,哪位不是這種傢國情懷孕育出來的。
●○●
“半畝方塘一鑒開”,能在朱紫坊落地生根,是“幸會”之大幸,這是一處修身之所,可以格物致知,可以正心誠意,可以“守靜接四海”。
●○●
幸而又幸,“幸會”初來乍到便邂逅瞭深得“朱紫之道”的小夥伴們——文創休閑“雙喜咖啡”,親子手工鋪“小海貍”,手帳小店“帶你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將一起追尋“朱紫之夢”,必是人生一大樂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