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方式千萬種,最可行的是哪種?”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註度不斷增加,養生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  

中醫認為,養生要“因天之道”,即順應天時和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然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離“自然”的生活越來越遠。因此,現代人養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回歸自然。

飲食回歸自然


《黃帝內經》指出,飲食的基本原則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飲食養生,大傢要做到營養全面均衡,少吃經過加工的高鹽、高糖、高脂食物。

每日飲食以“上午養陽,下午養陰”為原則進行調配。早餐以陽性食物為主,幫助人體生發陽氣,大傢可以選擇富有營養的粥類及奶、蛋制品,配以辛甘味植物性食物。中午機體陽氣隆盛,陰氣始生,宜將陽性食物與陰性食物合理搭配,最好包含五谷、肉禽、蔬菜、水產品等。夜晚陽氣漸弱,陰氣漸盛,因此晚餐應以陰性食物為主,盡量素食,味以酸咸為主。

起居回歸自然


起居回歸自然最重要的是順應天時,通過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與自然和諧交融,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春季陽氣生發,萬物生長。此時大傢應“夜臥早起”,即適當晚睡(晚上11時前入睡)早起,適當縮短睡眠時長;增加身體活動;註意保暖。

夏季入睡時間可較春季更晚一些,但不宜超過晚上11時,起床時間則應更早一些,以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陽氣旺盛的特點。同時,夏季要註意防范濕熱之邪,不能睡在潮濕、陰冷的地方,盡量不要貪涼打地鋪。

秋季,大傢要“早臥早起”,睡眠時間要明顯長於夏季。此外,要關註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冬季屬於“閉藏”的季節,自然界陽氣潛藏,冰封雪凍,萬物呈現出生機潛伏的景象。冬季的睡眠時長應是四季中最長的,大傢要適當早睡,待太陽升起時再起床,以順應陽氣潛藏之性,避免過度擾動陽氣。冬季天氣寒冷,大傢要註意防寒保暖,保護好頭、頸、腰、足等易受風寒侵襲的部位。

行動回歸自然


行走坐臥之中也蘊藏著自然養生之道。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通過模仿自然界中動物的行走坐臥姿態,來調養身心。

鶴步行走 吸氣時一條腿抬起,大腿盡力上抬靠近胸口,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臂上提,兩掌心朝下,然後將抬起的腿與雙手同時放下,另一條腿抬起重復上述動作。模仿鶴的步態行走,可調理氣機、安定心神。

龜伏小坐 坐在椅子的中央,雙腳打開適當的距離,身體前傾,將右手從右膝下方穿出,將左手從左膝下方穿出。小坐休息時模仿龜的蜷伏動作可安神調氣、緩解疲勞。

犬臥休息 取右側臥位,右手沿頭頂方向伸直,左手微曲,打開腋窩,雙臂貼近床面,頸部伸直,頭部放於雙臂之間,同時右腿伸直,左腿微曲。睡覺前采取犬臥姿勢有助於疏通肝膽經,提高睡眠質量。

情志回歸自然


情志回歸自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順應天時調節情志。春季保持情志舒暢,多鼓勵和贊美周圍的人,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夏季保持精神飽滿,避免發怒;秋季收斂神氣,使情志安寧;冬季讓情緒、精神沉伏下來,與此季節的閉藏特點相適應。

2.平時多接觸大自然,註意修身養性,少私寡欲,恬淡虛無,及時疏解不良情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