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國政府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根據白宮發佈的信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

“美方此舉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短視的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此時做出這一決定,本質上是“為美國大選服務”,“對中國影響有限”。

政治動機大於實際影響

“對中國影響有限”

針對美方新的關稅加征計劃,路透社和美聯社等多傢外媒均分析稱,該計劃對中國的影響有限,因為美國市場上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非常少,而對於美國來說,政治動機大於實際影響。

“確實,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銷售並不是很多”,袁征指出,對於是否要對華加征關稅,美方在中美貿易戰之後評估瞭這麼長時間,之所以拖到美國大選年突然宣佈,主要是為瞭“政治目的”。

袁征表示,美方的這一舉動其實早有端倪。近段時間,美方在各種場合不停渲染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目的就是在為加征關稅做鋪墊。

袁征介紹稱,從目前美國大選的選情來看,拜登並不領先,在關鍵州還明顯落後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同時,美國民眾對經濟的感受普遍不太好,拜登的經濟政策並沒有得到選民認可。

“因此,拜登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提振選情,同時還可以拉攏美國國內的強硬派。”袁征指出。

美聯社還關註到,最新的對華加征關稅政策,是此前拜登在一次競選活動中提出的。在當時的講話中,他還提到瞭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工人,而這兩個州都是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戰場州。

盡管對中國影響有限,但袁征表示,此舉傳達的信號“比較惡劣”。

“拜登的次要目的,就是打擊中國的優勢產業,從而向中國施壓”,袁征分析稱,“說白瞭,美國骨子裡還是有霸權思想”。

“自相矛盾且短視”

美國自身反受其害

美方一邊表示願與中方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一邊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並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等加征高額關稅。對此,袁征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自相矛盾體現在各個方面,翻臉不認賬的情況非常普遍”。

袁征分析稱,一方面,美方要中國在美國想要的一些領域合作,一方面又不斷打壓中國,這背後體現出美國政策的兩面性,“主要是為它自己的利益服務”。

有輿論認為,美方此舉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嚴重影響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並對消費者、世界經濟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警告稱,貿易爭端可能會提高電動汽車的整體成本,對拜登政府自身的氣候目標和創造制造業就業機會的目標造成損害。

對此,袁征表示,美國政客目前追求的就是短期利益,不會去考慮之後的政策連貫性。

“因為今年有選舉,選得上就再幹四年,選不上明年就離開白宮瞭,更顧不上四年之後是誰上臺,政客隻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至於長遠的,以後再說。”袁征分析道。

兩任美國總統,

關稅政策有何不同?

美媒註意到,拜登的這一加征關稅計劃迅速引起瞭特朗普競選團隊的回應,該團隊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將矛頭直接指向拜登,稱新的關稅政策是“軟弱而徒勞的企圖”。

另一方面,《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白宮方面也急於解釋此次加征關稅與特朗普時期不同。白宮宣稱此次舉動是“戰略性的、平衡的和有針對性的”,更多的是為瞭“保護”美國制造業。

路透社也指出,拜登也好,特朗普也好,鎖定各自黨派2024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這兩人,都背離瞭曾經主導華盛頓的自由貿易共識。

袁征對中新網分析稱,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都是貿易保護主義,並沒有本質區別。

他進一步指出,隻不過,特朗普的政策屬於“胡子眉毛一把抓”,對“所有貨物幾乎全面加征關稅”。相對而言,拜登則是有針對性地對中國優勢產業進行打壓。盡管後者表面看起來“試圖尋求一種平衡以控制影響”,但無法掩飾其加稅行為對中美經貿往來的負面影響。(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