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梁羽生先生評為“奇女子”的三毛,在世人眼裡就象捉摸不透的風,始終向往著自由,無拘無束。

在文學創作上,三毛的文字亦如一汪清泉,沁人心脾。

特別是她的青春期作品《雨季不再來》,更是讓讀者們不自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在書裡,三毛主要講述的是自己的兒時經歷,通過一個又一個小故事,道出一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的看法與感受。

也讓我們看到瞭她這朵“溫室花朵”蛻變成“沙漠玫瑰”的心路歷程。

成長,是一個動詞,同時帶著歡笑與疼痛。

如果有個人,能夠在你受挫難受時,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鼓舞你,給你能量,將是何其幸運。

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看看三毛“雨季”裡的故事。

三毛上小學三年級時,很喜歡收集水果糖的包裝紙。

每次吃完糖果,她就把包裝紙洗幹凈攢起來。

當攢夠一定數量,就可以與同學們交換橡皮筋或者《紅樓夢》人物畫片瞭。

三毛沒什麼零花錢,要積攢這種糖紙,隻能依靠寫完的練習薄去小賣店換取,一本薄子,可以換一顆糖。

這個積攢過程,實在太漫長。

三毛偶然在母親睡房的五鬥櫃上看見一張5元的鈔票。

如果有這5元,就可以擁有許許多多的糖紙,隨之而來的就是彩色的橡皮筋以及人物畫片瞭,另外,也不必再苦寫練習薄瞭。

那5元,隨著三毛的急促呼吸,竄進瞭她的褲子口袋。

然而,這筆“巨款”並沒有讓三毛快樂,反而讓她如坐針氈。

她不敢拿去買東西,也不敢跟任何人講話;

午睡時,母親要幫忙脫長褲,三毛借口說頭痛,不讓母親碰自己。

三毛的反常,被母親認為是生病,要帶她去看醫生,母親向醫生描述:

“這孩子一天都臉紅,不肯講話,吃不下東西,魂不守舍,大約是感冒瞭。”

當然,醫生也查不出三毛的病因。

這種折磨,隻一個下午,三毛就受不瞭瞭。

晚上,趁母親不註意,她把那張被手心汗水浸濕的5元丟進瞭五鬥櫃和墻壁的夾縫裡。

第二天,母親找到瞭那張鈔票,三毛如釋重負。

其實,父母早從三毛的反常發現瞭事情的端倪,出於一種愛護,並沒有當面揭穿三毛。

隻是,自那開始,父母便開始給三毛零用錢;

父親還特意帶回一盒外國進口的糖果,爽快地遞給三毛,故意不強調要慢慢吃之類的話。

父母的舉動,讓三毛很是感動,從此再也沒有私自動用過他人的任何物品。

有時候,不責備,是一種尊重,也是對他人最好的警醒。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誰都不是聖人,免不瞭會犯錯。

不輕易責備,是寬容,是豁達,更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

在校園,三毛認識瞭臨時駐紮在學校的部隊裡的啞巴炊兵。

當時,三毛去學校廚房提熱水,被一頭闖進校園的瘋牛嚇得躲在走廊門邊哭泣,是炊兵把她送回瞭教室。

自此,炊兵常出現在三毛身旁,或者聊天,或者幫忙打水。

每到上學或放學時間,他又在人群中找尋三毛的身影。

當對方出現在視線裡,他臉上仿佛開瞭一朵燦爛的花,然後繼續忙活去瞭。

兩個純粹的人,在純凈的世界裡,成瞭好朋友。

炊兵不能說話,他們就蹲在地上寫字交流;炊兵識字不多,用瞭許多錯別字“講述”自己的過往。

他有孩子,隻是在媳婦臨產前被抓去參瞭軍,一直不知道媳婦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

算算年紀,炊兵的孩子如三毛一般大,他把三毛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呵護。

實在不知該怎麼表達自己的疼愛之情時,炊兵連三毛的書包也搶過去代背,一直送到教室門口去。

後來,他還特意送給三毛一枚金戒指,當成兩人友誼的紀念品。

隻是,炊兵對三毛的呵護,在老師眼裡卻成瞭“另有所圖。”

老師不允許三毛與炊兵接觸,甚至把炊兵臨走前送給三毛的貴重的牛肉幹拿去喂狗。

因為炊兵的殘疾,以及他對三毛的好,就被人先入為主地認為居心不良。

不明就理,不辨是非,用自己的惡意去揣摩他人的善意,隻會讓自己失去正確的判斷力。

不是所有的善,都帶著目的。

事情的表象與本質,其實也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認為正確的判斷,可能帶有主觀色彩。

佛傢有雲:“去我執,除偏見,萬物通達於心,無量無邊。”

別做一個睜著眼晴的“盲人”。

放下偏見,就是打開心中的枷鎖。

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終將收獲豐盈人生。

在三毛讀書的年代,老師體罰學生是很常見的。

小學,三毛就經常見到老師把成績差的孩子叫到講臺,用教鞭狠狠地抽打他們的手臂;

同學調皮打鬧,老師會按住兩個孩子的頭,用力撞在一起,直到額頭青腫才罷休。

中學,三毛的數學成績在班裡墊底。為把數學成績提高,她在考試前連續熬夜刷題,考試時果然拿到滿分。

老師卻不以為然,認為三毛的成績是作弊得來的,還用墨汁在她臉上畫圈圈,不停地譏諷她,辱罵她。

老師的行徑,讓三毛逐漸變得自閉、厭學,最後不得已辦瞭休學。

整整三年,三毛都隻沉浸在書籍裡,不怎麼願意與外界交流。

後來,她受教於繪畫老師顧福生。

與三毛以往的老師不同,顧老師極其溫柔,在教學上也極具耐心。

三毛本不愛繪畫,課業也是一塌糊塗。但顧老師,從來沒有打擊過她。

顧老師特別理解,作為一個學生對課業成績不理想的失落,以及對優秀的渴望。

就在三毛想打退堂鼓時,顧老師溫和地對三毛說:

雖然你畫得不算出色,但我認為你對藝術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或許,你可以試試寫文章。

他不但鼓勵三毛寫文章,還三毛寫好的文章推薦給雜志社。

受到肯定的三毛,眼裡不自覺地閃過一絲閃耀光芒。

自此,她與文字打交道,用閱讀與寫文充實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覺間走出瞭內心的陰霾。

魯迅先生曾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人與人之間,難的是感同身受。

不親身經歷一番,永遠也不知道對方的心裡歷經過怎樣的掙紮與痛楚。

不落井下石,已是莫大的善良。

身為旁觀者,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情感,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人,各有不同,卻都是這世間的唯一。

苦瞭,累瞭,痛瞭,笑瞭,也隻有各自體會與消化。

但不可否認,再厲害的人,都需要陪伴,需要理解,需要關心……

人生苦短,苦樂參半,誰都不容易。

能夠懂得換位思考,體諒別人的難處,世間也會多出許多美好。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生命,是一種回聲。

你讓別人一步,別人也會敬你一尺。

美國作傢拿破侖·希爾就說過:

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願我們都做懂得換位思考的人,用真誠去溫暖遇見的那個他,讓人生之路,走得更遠、更寬。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