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原名陳煥儀,馬來西亞檳城人,律師,文學博士,荷蘭萬緣基金會聯合創始人,馬來西亞檳城留華同學會會長,馬來西亞檳城州華人大會堂執行委員。

馬來西亞春節的別樣趣味

菲爾

從臘八粥開始,全世界的華人都準備過年瞭。

在椰風蕉雨的馬來西亞,我們習慣性稱它為“華人農歷新年”,即使在英文中,它仍然以CNY(Chinese New Year)為人們熟知。

馬來西亞華人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展現出瞭豐富的創意。比如,月餅口味和粽子口味在這裡變得更加多元化和本土化,甚至比中國更為豐富。在農歷新年這個華人最重要的節日裡,馬來西亞華人更是將創意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地歌曲創作者每年都會創作出具有本土風味的新年歌曲,據說每年市場上都有以生肖為主題的新年歌流傳。最近這幾年來,其他族裔也頻頻加入,同臺演唱新年歌,有些馬來裔同胞和印度裔同胞甚至自錄新年歌視頻向華人賀年,這些創意、堅持和善意,讓人動容。

另外,新年短片也是馬來西亞特有的新年傳統。根據“圈內人士”表示,馬來西亞制作的短片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因為它們充滿創意,有時幽默感十足,有時又能捕捉到許多感動瞬間。每年,我們都期待著各大企業精心制作的短片,期望在新年期間獲得視覺上的驚喜。這已不知不覺成為馬來西亞民間的一種共同期盼。

馬來西亞的年餅也有獨特之處。小時候不知道,手工制作的年餅是何等珍貴。那時我傢裡那些心靈手巧的長輩都還年輕,在新年來臨之前,大汗淋漓地蹲在廚房烤年餅,有的還堅持要用炭烤才好吃!

馬來西亞人制作年餅的功夫可謂是出神入化,每個傢庭都有自己的秘方和創意。雖然市場上的年餅種類多得無法細數,多年來,我最愛的還是傳統口味,比如制作過程繁瑣的“情書餅”kuih kapit、薯粉餅kuih bangkit和花生餅。這幾種年餅深受本土文化影響,是東西方文化融合之後的創意產物,已經成瞭馬來西亞各階層甚至各民族的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瞭。

馬來西亞的年餅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影響,成為瞭味覺饗宴,處處有驚喜。尤其那些受到娘惹文化影響的精致傳統年餅,制作過程之復雜,讓人不禁感慨老前輩們對美味的堅持和用心。

跟吃有關的新年傳統還有肉幹。每年,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尋找最原始口味、最真材實料的肉幹,目前傢裡的妹妹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找到一傢每年隻賣一次的手作肉幹,這傢的肉幹口感鮮嫩,質地適中,味道香甜中蘊含著燒烤的風味,將這美味的肉幹夾在面包裡品嘗,簡直是絕妙享受。

馬來西亞的紅包封又是特別的傳統。在馬來西亞,紅包封可以從商傢、銀行等處免費獲得。前幾日到商場,辦年貨的人特別多。排隊付錢時,在我前面的中年男士,向收銀員說:“紅包封多給幾個嘛。”

在中國時,我發現紅包封都得到店裡購買;到荷蘭旅遊時,發現歐洲的紅包封得到亞洲超市買。於是下一趟再去時,我把傢裡的紅包帶過去,當地的朋友非常高興也非常訝異,馬來西亞的華人的文化竟然這麼發達!

說到紅包,前幾日跟拿督莊耿康聊天,他和太太一人一句,跟我們說“想當年”過新年拿紅包的往事。根據莊耿康回憶,他們小時候,還沒有這些精美的紅包封,紅包隻是用紅紙包著,但小孩拿到紅包的興奮感,每一個年代都是一樣的。他說,一接到紅包,用手摸就知道裡面是多少錢。因為,1分錢是四角形的,5分錢是比較小的圓形;而1角錢、2角錢和5角錢的尺碼也各有不同。

除此之外,每當農歷新年來臨之際,貼春聯一樣也是每個馬來西亞華人傢庭必做的事情。即使傢裡沒有懂得寫書法的人,也會找親戚朋友幫忙寫,或者去購買春聯裝飾傢居,把美好的祝語貼在墻上,好好準備過年。

我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向陳君信老師學習書法。農歷新年臨近之際,老師就會讓我們為寫春聯做好準備。首先,要到鎮上的一傢老書局購買紅紙。那時的春聯紙質量比不上今天可以從中國淘過來的、印刷精美、用金龍金鳳或金魚等圖案的春聯紙。我們需要把一大張紅紙裁剪成長條,再學習如何對折成5格或7格。寫春聯前,有一個步驟讓人覺得書寫者真的很“資深”,那就是先拿出紙巾來擦一擦紅紙,把它的“蠟”擦掉,讓墨水更容易附著。我們學會這個技巧之後,自覺高人一等,參加揮春比賽時,裝模作樣地在那擦紙,才緩緩落筆。你別說,那個剎那的自信心還真是爆棚。

爸爸跟我說過,在他童年的時候,每年農歷新年,都會有人來跟我爺爺“討”春聯。因為我爺爺寫得一手好楷體書法。爸爸說,我爺爺是一個好靜的人,性格比較沉穩,他寫春聯的時候,傢裡的小孩都會很識趣地集體避開,最好不要吵他,以免招來一頓白眼——爺爺總是獨自在昏暗的燈光下自己磨墨,裁紙折紙,慢慢寫他的春聯。當時在吉打的窮鄉僻壤,別說寫春聯瞭,就連會寫字的人都不多,所以左鄰右舍都喜歡來傢裡向爺爺“討要”一副春聯,他往往有求必應。在這個科技社會,很多事物都被電腦取代。印刷的對聯,也取代瞭手寫版。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年自己寫春聯。

前幾天整理傢裡,還找到兩支爺爺曾用過的毛筆。摸著兩支毛筆的筆管以及因為老舊而愈發參差不齊的筆毛,爺爺手上的溫度早就已不在,物在人非,感覺很唏噓。另外還找到爺爺的一塊墨條,刻著“青麟髓”,這就不知道有什麼典故瞭。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既傳承瞭傳統,又融合瞭現代元素,每個人都能在春節的各種“周邊產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我想,這正是文化傳承的獨特魅力所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