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錢鍾書大師譽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楊絳先生,以105歲高齡安然辭世。

楊絳命途多舛,浮沉不定,歷經戰亂年代、熬過特殊時期、遭逢親人死別……

然而究其一生,先生總是淡然處世,優雅矜貴。

“回看射雕處,千裡暮雲平。”

楊絳先生能達至超凡的境界,與她審視生命的角度攸關密切。

中國山水畫中,有個“三遠”的論理:

“往高處看,可獲‘高雄之勢’;

往深處看,可獲‘縱得之勢’;

往平處看,可獲‘磅礴之勢’。”

看待事情的角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1

求索時,往深處看

楊絳出身書香門第,傢學淵源深厚。

在青少年求學時期,她便癡迷讀書,刻苦鉆研中英文著作,也為日後的創作生涯奠定瞭厚實的基本功。

父親看女兒這般嗜書如命,便問她:

“假如三天不讓你讀書會怎樣?”

楊絳回答:

“會不好過。”

父親繼續問:

“那一個星期呢?”

她說:

“這一個星期白活瞭。”

之後無論時局如何動蕩,生活如何劬勞,楊絳始終沉下心來,持續創作。

抗戰時期,她專心創作劇本《稱心如意》,風靡一時,爾後活躍於舞臺幾十年,長盛不衰;

50年代,為瞭翻譯《堂吉坷德》,她先靜心苦學四年西班牙語,方開始動手。

尤其是在晚年,楊絳筆耕不輟,皓首窮經,成為當時作傢榜上最年長的一位。

92歲的楊絳,埋首創作出《我們仨》,極盡溫情與懷念,出版後暢銷全國;

但楊絳沒有被世俗攪擾,閉關四年後又出瞭一部著作《走到人生邊上》,極具藝術與思想價值。

除瞭自己的創作,楊絳還潛心整理錢鍾書留下來的幾萬頁手稿,使之井然有序地面世,為文化界留下寶貴的資產。

佛傢講: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工作和學習,均需有釘子的精神,專註一個位置,往深處去鉆。

大師李敖曾談過學問上的考究:

“人類社會有很多深度的東西,需要很多時間累積的東西,所以努力是很重要的。”

不肯花時間、費精力投入,隻習得一招半式的花架子,也許能蒙蔽一時,但再往深處走,就會露出原形、力竭掉隊。

戔戔表象從來易得,豐富內涵必需深究。

2

困厄時,往高處看

動亂時局中,楊絳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處境艱苦。

作為一代文化大師,她被罰掃廁所、掛羞辱牌子、剃“陰陽頭”,被迫與丈夫長時間分離。

即便受盡磨難,楊絳先生仍沉靜無比。

她不收友人向她借的錢,且勉勵他:

“來日方長,要保重身體;

要耐心、冷靜、堅強。

這些錢,我不需要,你拿去買些生活必需品吧!”

時代的沙塵,楊絳坦然直面,以高遠的目光跳出當下困境,站在俯視時間的角度謀求未來。

而面對傢庭的傷痛,她表現得亦如是。

在楊絳86歲高齡時,命運仍舊不善待她。

“我們仨”被揮舞著利爪的病魔擊垮,隻剩楊絳孤身一人。

先是唯一的女兒錢媛因病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

而後一年,與她相守相伴60餘載的錢鍾書也離她而去。

失去今生兩位摯愛,接連受到沉重打擊的楊絳,個中悲痛,無人可懂。

當好友去看望坐在空蕩屋裡的楊絳時,情難自禁地流淚。

然而楊絳卻反過來安慰友人說:

“我都放下瞭,你怎麼還這麼悲傷。”

晚年的楊絳先生,化悲痛為信念,淡泊平靜,專心做學問。

如果苦難找上門來避無可避,千萬不要被它蠱惑和嚇倒。

立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你會發現苦難不過是一團浮雲,遮不瞭前方朗朗的日月。

人生如棋,倘若你暫時陷入僵局,不妨跳出當下,拔高眼界,審視整盤,也許新局就此開啟。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方能望遠,眼界決定境界。

因此你會懂得,和你不在一個層級的人,不必同行;

困擾你許久的眼下困頓,不過爾爾。

3

爭執時,往平處看

楊絳有位朋友,在特殊時期充當瞭批鬥她的人,讓楊絳身心屢受大難。

沒過多久,這朋友自己也被批鬥,失瞭工作,身陷囹圄。

而他傢中,尚有一位臥病在床的老父親,生活無以為繼。

“敵人”落瞭難,落井下石也許不可取,但冷眼旁觀也是人之常情。

但楊絳知曉後,竟完全將恩怨拋開,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接濟朋友全傢。

楊絳先生的處世智慧,是一本翻不完的書。

體現在恢弘的謀篇佈局,也體現在細微的字裡行間。

楊絳和錢鍾書養瞭一隻愛貓“花花”,夫婦倆悉心照料,甚是喜愛。

鄰居林徽因和梁思成也養瞭一隻貓,這貓仗著自己壯碩,經常欺負花花。

錢鍾書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率性的他為保護花花,自制瞭一根長竹竿。

每當聽到花花的慘叫時,便沖出來用竹竿幫花花打架,哪怕是在寒冬的深夜。

楊絳知道此事後,笑著勸他:

“打狗要看主人面,打貓就要看主婦面,那畢竟是徽因的貓。”

錢鍾書才就此停手。

楊絳說:

“人若沒有格局,心中便都是雞毛蒜皮。”

胸懷昭示未來,格局主導結局。

大格局的人自帶一個過濾器,將諸多紛擾、恩怨、爭執凈化,萃取瞭從容與豐盈。

囿於一方,隻能受限於半畝死水的池塘;

胸懷遠方,便如大江大河般奔騰流淌。

楊絳先生曾說過: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人生這場風景,關鍵在於你選取怎樣的角度觀賞。

往深處看,腳踏實地,求索知識之玄妙;

往高處看,仰望星空,前瞻未來之明朗;

往平處看,海納百川,洗凈俗世之紛繁。

人生海海,有漲有落,風浪交加,疏忽多變。

但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境遇,落在什麼樣的位置,隻要把握這三個視角,便能一路凱歌,一生從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