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在你自身之外尋找自己。”

生活恰似萬花筒,總要面對或大或小的事,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

有人在零碎的瑣事中,輕輕掠過,片葉不沾身;有人卻深陷生活的困頓,搞得傢宅不寧,滿地狼藉。

真正有頭腦的女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3不管,越不管越好命。

1

不管別人的閑言

著名的作傢有言:“選定自己的路,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最關鍵的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的活法。

對待一切閑言碎語最好的回擊,就是置之不理,忠於自己。

古時,在荒蕪廢的庭院裡,長有兩棵樹。

一棵長在東邊,備受陽光青睞,高大挺拔,枝繁葉茂。

一棵長在西邊,因陽光都被遮蔽,生得矮小,葉子也稀疏不已。

高樹總是嘲笑著道:“我身上有數不清的青綠樹葉,哪像你,一身隻剩下瘦骨嶙峋的枝丫。”

矮樹卻毫不理會,隻是忙碌著自己的事,任由小鳥棲息築巢。

高樹看著鳥窩又道:“鳥的鳥糞多麼骯臟,這你竟然都能忍受,真是不可思議。”

矮樹依舊不言不語。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鳥從遠方而來,高大的樹毫不猶豫地將其一一拒之門外。

後來,一群蛀蟲看中瞭沒有鳥巢的樹。

不顧高樹反對,入侵其身,吸其樹液,不斷地鉆洞,直到高樹被蛀成千瘡百孔,依舊不罷休。

不久,高樹就病倒瞭,最終,走向瞭枯萎。

世間之人有千百種,每個人對生活的看法,各有不同。

有人因別人的評頭論足而鬱鬱寡歡;有人卻堅守自我,活得自在。

一味地活在別人的嘴裡,不但活不成別人所期待的模樣,反而會亂瞭自己的節奏,失瞭自己。

生活是始終都是自己的。

旁人說的再多,也無法替代自己去承受生活的困苦和甘醇。

懂得將閑言碎語屏蔽在門外,方能做好自己的掌舵人。

任憑世界如何喧囂,都隻做自己,也隻成為自己。

2

不管別人的閑事

馮夢龍在《醒世恒言》裡寫道:“事非幹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不管閑事,不是漠然,而是拿捏分寸的遠見。

在昆劇《獅吼記》裡記載著這樣的故事:

北宋時期,大詩人蘇東坡與陳季常乃是至交好友。

一日,二人結伴,外出春遊,還與幾名歌妓同行。

一行人載歌載舞,玩得不亦樂乎。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聞聽此事,對丈夫破口大罵,還讓其罰跪禁閉。

蘇東坡一聽,立即來到好友的住處,為其抱打不平。

他不但直言柳氏過於蠻橫,還責備她多年來一無所出,並勸好友納妾。

柳氏也毫不示弱,怒不可遏地道:“你唆使我丈夫在外廝混,如今還敢插手我們的傢事……”

於是,柳氏手持棍子,打向蘇東坡,決意將其趕離府邸。

最終,蘇東坡四處奔逃,隻得狼狽而去。

人與人之間,要有邊界感,要把握分寸。

一個人越是插足別人的事,越會遭人厭棄,越會吃力不討好。

即使關系再親密好,也是兩個人,並不會成為一體。

過分的熱絡,隻會讓人感到窒息,讓彼此漸行漸遠。

正如宋代黃元靚所言:“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別人的選擇,幹涉落不是;別人的閑事,多管會疏遠。

唯有少管別人的閑事,保持親密有間,才是彼此最舒服的狀態。

3

不管無謂的煩惱

林清玄有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把心照顧好,煩惱自然會消失。

古時,有一樵夫,傢中隻有一把斧頭,不料斧頭在砍柴時壞掉。

可樵夫又急需用斧頭,欲要向鄰裡求借。

在前往鄰傢的途中,憂心鄰裡不借,不禁心生百感,忖度不已。

於是,樵夫邊行邊念叨著道:“倘若他正在用,當如何?倘若他找尋不得,又當何計?”

漸漸地,樵夫愈思愈多。

心頭又忽生感慨:“鄰裡當和諧相處,為何不肯借予我?若他向我求借,我定會欣然借之。”

樵夫越想怨言越多,直道:“此人真是太小氣瞭!”

久而久之,怒火騰起,來到鄰居門前敲門。

張嘴就道:“呸!留著你的斧子吧,又不是什麼瞭不起之物,我才不屑借呢!”

樵夫言罷,氣呼呼而去,隻留下鄰裡滿臉疑惑。

每個人並非都能事事盡如人意。

總會有一片雲遮住陽光,也總有一場雨淋濕心情。

若是遇事隻知鉆牛角尖,過分執拗,就會心有千千結,萬事難斬斷。

人生是一場修行,是苦是樂,全在自己的心態。

可以經歷糟糕的事情,但卻不能過糟糕的生活。

保持好心態,萬事看得開,才能化解所有煩惱。

學會與自己握手言和,不生無端的憂思,不自尋煩惱,終會與燦爛美好的日子相伴。

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不管處於何種境地,都當為自己而活,而不是以別人的眼光去導演自己的人生。

凡事能夠遵從自己內心,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景,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善待。

就像有人說的:“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一個女人最美的模樣,就是成為真實的自己。

轉發分享給身邊的親人朋友,往後餘生,願你奔赴星辰大海,從容走過四季,在最美的時光裡,與最好的自己溫情相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