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在一本書中寫道:

胡同把北京這塊大豆腐切成瞭很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

走進胡同,孩子們爭搶著買八珍梅,“水三兒”推著吱吱響的取水車,“唱話匣子”的小商販又在吆喝……

這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風情,也是《城南舊事》中熱氣騰騰的胡同生活。

《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童年時就住在這樣的胡同中,一直到30歲返回臺灣。

北平生活,在她心裡紮瞭根;胡同往事,在《城南舊事》中永存。

書中,我們看到小女孩英子用愛將胡同裡的悲歡離合化為人情味濃濃的煙火生活,也看到最普通的平凡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始終以不服輸的心態努力前行。

如果你覺得生活苦不堪言,無力應對,不妨細細讀一讀《城南舊事》,或許能幫你找到前行的信念和力量。

主人公秀貞跟隨父母住在惠安館,日子還算安逸。但一個窮學生的到來,打破瞭秀貞平靜的生活。

或許是緣分使然,秀貞格外照顧這個有學識的年輕人。

她每天早晚兩趟送滾燙的開水到年輕人屋裡;

天冷時,她還會買點花生米給年輕人下酒喝;

年輕人生病瞭,她又把白粥送給他吃。

一來二往,兩人互生情愫,私定終生。

年輕人曾信誓旦旦地拉著秀貞的手承諾,回鄉賣瞭白薯就來北京娶她。

秀貞把這份青澀的愛戀緊鎖於心,滿心歡喜期待未來的幸福,日夜翹首企盼他的歸來。

然而,年輕人突然音信全無,消失無蹤。

秀貞錯付瞭感情,整日以淚洗面。

可無論心裡有多痛,日子還得繼續過。

幾個月後,秀貞生下瞭一個女兒。可是,未婚先孕是傷風敗俗的醜事,秀貞的父母為顧及自己的顏面,背著秀貞遺棄瞭她剛出生的孩子。

從那以後,秀貞成瞭人人避而遠之的“瘋子”。

但是她的“瘋”並不是像真正的瘋子那樣撿地上的東西吃,或是無緣無故的打人、罵人。

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不厭其煩地站在門口,滿眼深情地望著遠方,等待著……

就這樣,秀貞在無盡的等待中,變得神神叨叨,舉止失常,還受盡人們嫌棄的白眼和嘲諷。

英子的出現,為秀貞灰暗的世界帶來瞭一絲光亮。

原來,英子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發現玩伴妞兒就是秀貞口中念念不忘的女兒小桂子。

英子不忍心秀貞再受思念折磨,趁父母外出時,把妞兒帶到瞭秀貞傢裡。

母女相認,漫長的等待,似乎有瞭圓滿的味道。

但偏偏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偏找苦命人。

秀貞帶著孩子匆匆追趕尋親的火車,卻不幸都死在瞭車輪之下。

秀貞短暫的一生,被命運的大手反復揉搓,傷得措手不及。

楊絳先生說:

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

在命運的長河中,每個人猶如飄零無依的浮萍,時不時被浪潮無情拍打,或是卷入水下。

即便你百般掙紮,奮力抗爭,那些毫無防備的意外、變故還會隨時給你致命一擊,將你折磨得遍體鱗傷。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唯有熬下去、站起來,才能逆風而行。

蘭姨娘3歲那年,母親為瞭救治重病的哥哥,狠心把她賣給瞭別傢。

這個年紀的孩童本該無憂無慮,蘭姨娘卻過早地嘗到瞭生活的苦澀。

好不容易熬到瞭14歲,本以為往後的日子不會那麼難。

不曾想命運絲毫不給她喘息的機會,再次把她推入暗無天日的深淵。

在蘇州到北京的路上,蘭姨娘遭人販子毒手,被賣到瞭青樓,被迫過起瞭賣笑接客的日子。

這樣的身份自然遭人唾棄,但蘭姨娘忍辱負重,把所有苦難打碎瞭咽進肚子。

很快,蘭姨娘等來願意為她贖身的施大爺,並果斷做瞭施大爺的姨太太。

可惜好景不長,沒幾天,施大爺就厭倦瞭蘭姨娘,對她不聞不問,甚至還拳打腳踢。就連大太太,也處處為難她。

蘭姨娘不願再卑微討生活,果斷離開施傢,投奔瞭英子傢。

在英子傢,蘭姨娘與德先叔見瞭幾次面後互生好感,在英子的撮合下,兩人也順勢走到瞭一起。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蘭姨娘剪瞭女學生式的齊耳短發,穿上齊齊整整的長袖旗袍,與德先叔一起迎接新生活。

走出陰霾,破局重生。蘭姨娘這一路走得坎坷曲折,但她從未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捱過瞭一個又一個的坎兒,以堅韌和樂觀拼力向前走。

書中,和蘭姨娘一樣,在苦難的捶打下,堅持為自己尋找出路的還有宋媽。

宋媽在鄉下時,丈夫好吃懶做,還時不時暴打她。

宋媽隱忍多年後,見丈夫不改惡習,便果斷離開傢鄉,來到北京做瞭奶媽自力更生。

她用賺的錢維持一傢人的生計,盼著兒女長大一傢團聚。

可有一天,她從丈夫口中得知,女兒早被丈夫賣瞭錢,兒子也溺水身亡。

宋媽深知痛哭悔恨已無濟於事,她藏起悲痛,決定與丈夫一同回鄉再做打算。

路遙說:“人的生命力就是在煎熬中才能強大起來。”

人這一生,總會經歷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承受不為人知的辛酸。

但熬過瞭傷痛,挺過瞭難關,你會發現:

曾經百般折磨你的苦難,早已沉淀為一種養料,讓你的生命變得更堅韌、剛強,也充滿希望和美好。

時光流逝中,曾經躲在被窩裡偷懶不願上學的小女孩英子,已成長為小學畢業生,並作為畢業生代表上臺領獎。

孤身一人站在舞臺上,英子目光堅定,絲毫不慌。

因為她始終記得父親的激勵:“英子,不要怕,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隻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瞭。”

父親離開後,英子扛起瞭照顧母親和弟妹的擔子。

而不退縮,砥礪前行,亦是林海音的生活態度。

林海音13歲時,叔叔被日本人殘忍殺害,父親也因此悲憤離世。

母親柔弱,傢裡的重擔就落到林海音稚嫩的肩上。

一傢人的生計,弟妹上學,這些對年少的林海音來說,都是棘手的大事。

但林海音並未心生挫敗,她安慰好不知所措的母親,一面輟學打工來供養傢人,一面尋找讀書的機會。

那時,《世界日報》為瞭給日報培養人才,創辦瞭北平專科學校,學費全免,優秀者還可到報社做實習生。

林海音自然緊緊抓住命運拋出的橄欖枝,報瞭名並脫穎而出。

她白天認真上課,晚上在報社反復改稿;

她把老師交代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條,抽空還參加校排球隊。

終於,她的努力得到瞭老師的賞識,也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鋪長瞭後路。

林海音在北平新專畢業後,老師安排她進瞭《世界日報》工作,專門負責婦女新聞專欄,成為瞭獨當一面的骨幹編輯。

婚後,林海音仍筆耕不輟,出版瞭《藍與黑》、《蒼天悠悠》、《兩地》、《城南舊事》等作品。

華羅庚說:

隻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隻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沒有人可以一輩子順遂如意,你我終將要踏上滿是荊棘的人生旅途。

當荊棘紮的遍體鱗傷時,記得告訴自己:不管有多疼,挺住瞭,傷口長出的就是翅膀。

隻要不認輸,那些傷痕,會變成盔甲;那些吃過的苦,受過的累,終會變成光,照亮腳下的路。

有一句話說得好:

人生是苦海,是懲罰,而對懲罰最恰當的態度,是把它看成錘煉之地。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總要遇到數不清的傷害,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

但人生就是這樣,越是艱難時,越要狠狠向下紮根,努力向上生長。

而當你走出那段黑暗掙紮的時光,再回頭時,你會發現,隻要內心有堅持,絕不認輸,生活就不能把你打敗。

人生漫漫,苦難重重。

當我們承受苦難的煎熬,並從中找到戰勝坎坷人生的勇氣,我們才能修煉好自己,破繭而出,羽化成蝶。

願你我始終堅定絕不認輸的信念,熬過寒冬,終見繁華人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