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於留學生而言,大學所在的城市,可以稱得上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一舉一動都透露著在這裡生活過的痕跡。今天的城市是伯克利,在作者Kathy看來,這所看起來忙碌瘋狂的城市,卻有著難得的悠閑,隻有在伯克利生活過的人才能感受到細微如每一縷金色陽光的悠閑。

伯克利聽起來是學生的城市,著名的Berkeley Bubble是期末考試周的集體裸奔項目數學院旁常年停滿的諾獎得主停車位。 

與慣有印象中的瘋狂與忙碌不同,隻有在伯克利生活過的人才能感受到細微如每一縷金色陽光的悠閑,是忙裡偷閑的悠閑,是流淌在吃穿住行裡細微的悠閑。 關於生活 剛到伯克利的兩三日裡,在我自己費力搬運傢具到apartment的工作日下午,沿街看到在草坪上鋪著小碎花佈在上面野餐的白發奶奶們,帶著一群孩子騎多人腳踏車的中年父母,在自傢house前悠閑打理花草的男主人,當時我的內心:“見鬼,這幫人都不用工作的嗎?” 後來,才發現悠閑和這裡的空氣一樣都是這座小城市最自然的存在。Trader joey‘s手寫的彩色花體price tag是原始而溫馨的浪漫,伯克利學生下公交時和司機招手說“Thanks”的習慣讓我覺得回到瞭九十年代還和左鄰右舍都認識的時代,遛狗的中年人一邊keep social distancing一邊嘮嗑的金色下午讓人覺得生活不過就是漫無目的地享受陽光。 關於環境 Berkeley有著四季宜人且幹燥的氣候,換上輕快的衣服,就有出去跑步的心情。我住的房間窗戶對著一條步行的小路,從早到晚幾乎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跑步運動的人,包括但不限於情侶結伴跑步、遛狗跑步、推著嬰兒車跑步。 Berkeley是一座西低東高的小hill,對於學習熱情的最大體現就是每天吭哧吭哧的上山學習路。這樣的地勢讓在伯克利看海變成一件容易且不經意的事,不用登上Sather Tower,隨便挑一條向西走的下山路,隨手拍張照就有山和海做景深,加州陽光就是最好的濾鏡,可以原地出片秒發ins。 伯克利的好天氣是從早到晚的,我最喜歡每天七點lab結束一邊想著晚上做什麼飯吃一邊迎風走著下山路,此時粉紫色的天空有一點像La La Land的色調,頗有儀式感地為一天的學習生活點上瞭句號。 關於學術氛圍 Berkeley在UC大學系裡一直以過於頻繁的遊行與抗議著稱;如果有在Sather Gate吃午飯的習慣,那麼閱讀遊行標語是比帶上耳機看劇更好的消遣,“Racism”是這些標牌上的高頻詞。在這裡,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和響徹校園的遊行口號是傢常便飯,最壯大的遊行隊伍還有拉響總圖書館火警迫使所有在圖書館內的同學都逃出的記錄。 在伯克利的校園裡,可以在各個犄角旮旯的充電口旁捕捉到席地而坐碼代碼的學生,可以看到衛生間一整面墻上用馬克筆激辯“素食主義是否起到保護動物的作用”的痕跡;也可以在piazza上和沙雕同學通過meme吐槽考試的地獄難度。 由於對留學生的包容及開放程度極高,伯克利的一大特點就是高比例的亞裔學生。所以,很難在伯克利產生離傢萬裡的孤獨感,畢竟幾乎每個教室外都可以找到中國朋友聊聊國內正火的八卦和綜藝;也不用擔心初來學校時與國際友人的疏離感,畢竟被請教問題和筆記一直是中國留學生的自帶buff。 學校周圍也有無數慣著中國胃的餐館 :學校北門的plaza小巷裡中餐占瞭半邊天,周圍的奶茶店開瞭一傢又一傢,西門的“眷湘”比國內的湖南菜做的還要正宗,還有吃日料bonus是偶遇吳彥祖的一風堂。 在Berkeley讀書比我預想的要安心許多。在疫情初期,比第一例伯克利確診病例先來的是學校頻繁暖心的慰問Email,每一封結尾都帶著一長串的線上心理咨詢預約窗口;在前不久特朗普制裁留學生的政策攻勢下,學校的官方郵件裡寫到“我們視留學生為一筆珍貴的寶藏,我們一定會通過legal or otherwise的手段來解決這件事情”,一篇簡短的英文郵件讓我讀出瞭“霸道總裁護小嬌妻”的味道。 關於時尚 “伯村”的戲稱多大半仰賴於這裡以舒適為dress code的穿衣風格。Berkeley的生活打破瞭我初來美國對加州都市麗人精致生活的幻想,初來乍到的交換生行走在downtown Berkeley 總會有dress up之嫌;街頭上,套頭衛衣配leggings,手裡拿一個2000ml的運動水壺才是這裡的學生風穿搭。偶爾有時,迎面走來一身碎花裙的金發姑娘,一轉身,卻可以看到她背的比她身形還大一圈的North Face背包。 墨鏡大概是這裡唯一可以在一身穿搭上看到奢侈品logo的單品,墨鏡腿上小小的方方正正的標志一如低調的伯村人。我一直懷疑加州是全世界墨鏡使用率最高的地方,不管是正午時分頂頭的烈日,還是下午五六點金燦燦的斜陽,不管是躺在大草坪上的小憩,還是在highway上開著七座的family car,墨鏡都是以必需品而非配飾的意義而存在。 伯克利是一座悠閑友好的小城,它的真實和溫暖沖刷瞭初入職場的人對於高棟寫字樓的盲目崇拜,退卻瞭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浮躁。因為它自由包容以及“no judge”的原則,這裡有著出身各異目標各異的人,diversity是它的特點,“沒有標簽”是它最大的標簽。 伯克利尊重每一份生活的本質 ,落寞的人可以在這裡矮小稀疏的可愛小平房裡找到久違的歸屬感,努力的人可以在凌晨的Moffit圖書館這裡找到自己要的奮鬥氛圍,孤獨的人也不難在蔚藍大海旁來一次羅曼蒂克的邂逅。但每當“好像舒適而悠閑的在這裡養老也不錯”的念頭出現,我總不會忘記校園周圍狹小的一間臥室月租要2200刀的事實。 伯克利可以在人的心中種下種子,無論再去哪裡漂泊,心裡都會有一個聲音:Let There Be Light。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