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習的盡頭是拿得出手的文憑,人生的盡頭是賺的盆滿缽滿的工作。 確實無法否認,前18年的我們穿梭在各學科補習班,周末還得去學學唱歌舞蹈,拼一拼競賽名次,甚至為瞭一份拿得出手的標化成績單,不惜參加十幾遍考試……這一切,都是為名校橄欖枝做準備。 那畢業以後呢? 去年,中國有1000多萬應屆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留學生中40%選擇回國,按照海歸平均薪資15000左右來計算,理想狀態下一個留學生8~10年才能賺回大幾百萬的學費。更不用說“花百萬留學回國月薪4千”的新聞滿天飛瞭。 △左:海歸找工作相關新聞;右:豆瓣的“海歸廢物”小組 如果一輩子都賺不回留學的學費,那留學還有用嗎?選擇用教育投資換取回報的傢長們不由得開始反思。 對於這個問題,我作為一位就讀於“非藤校”——今年學校QS排名還下滑瞭十幾名的多倫多大學,“不知名專業”——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專業(管理與國際商務,以下簡稱MIB)的畢業生,卻在身邊的同學裡發現瞭不少不一樣的故事。 他們有的拿著一手不夠好的牌,卻打出藤校畢業生都比不上的王炸,還有的經歷大學四年後,感嘆:“藤不藤不重要,已經養成‘卷’的習慣瞭。”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也能得到這個“靈魂拷問”的答案:留學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來這個專業?你想聽官方的回答還是心裡話?” 問起今年剛從MIB畢業的Jojo,她給瞭我兩個版本的答案。 如果要說Jojo身上最大的特色,那一定是社交能力,她幾乎能和任何人自然而然地打交道。於是理所當然地,在加拿大讀完四年高中後,她決定學習商科。Jojo滿懷期待地申請瞭多倫多大學Rotman商學院,和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專業。在瀏覽學校官網時,她無意看到瞭當時多大對MIB這個專業的描述: “每年隻錄取40人,商科選課靈活,帶實習的專業,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學期海外實習經驗和一學期海外遊學經驗。” △多倫多大學Rotman商學院(圖片來源:學校官網) 對於留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能夠擁有豐富的實習經驗,那自然競爭力會更強一些,再加上MIB獨特的海外留學要求,Jojo心動瞭,於是一頓面試+提交成績的操作,她成瞭那一屆MIB的40分之一。 “當然,除瞭MIB挺吸引我的,還有一個原因是,Rotman沒要我。”聊起錄取的故事,她笑著回答。 當時,MIB並不像其他專業一樣,能在網上搜索到很多過來人的就讀故事或者經歷。有點小眾,又有點創新,MIB吸引瞭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聚集在此。 Jojo坦言道,自己剛進MIB時還挺忐忑的,那時候身邊環繞著不同的聲音,有的說不進知名專業,就意味著畢業找不到好工作;有的讓她在校期間豐富自己的簡歷,好為畢業後的路提前鋪好基礎。一方面對這個專業抱著憧憬,一方面又有些許遺憾被原來夢想的專業拒絕,她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選擇是否正確。 不過呆瞭幾年下來,她發現MIB雖然知名度沒那麼高,但自己在這兒的每一天,都有很大收獲。 “如果單拼成績,我們是沒有辦法與其他人抗衡的。但在多大這樣一個幾乎半數都是中國人的學府裡,MIB的中國人不算多,而且每個同學都非常外向,不會隻看重自己是否每門課都4.0。” 大學四年,Jojo和朋友們一起熬夜通宵準備考試,一起組建社團辦活動,一起為找一份理想的實習而更改幾十遍簡歷,無數個被身邊朋友的積極性和努力感染到的瞬間,都在Jojo的大學階段畫上瞭濃烈的一筆。雖然和Rotman失之交臂,但Jojo覺得進入MIB,被身邊有魅力的人包圍著,算是給不服輸的自己找瞭個滿意的棲息地。 臨近畢業,她發現在環境的影響下,自己的簡歷和人生都不再是一張白紙,也不再糾結於是否旁人認可的專業才是好的。 大學4年,經歷過市場類實習,進過四大,Jojo從羨慕旁人有名校學歷和高大上經驗,到成為旁人羨慕的對象。今年初,她拿到瞭西安大略大學Ivey的研究生offer, 將在商科進行更深的探索。而學會自洽,是她在MIB最大的收獲。

如果用三個字來形容MIB的學生,那應該是愛折騰。而在MIB,有個愛折騰的代表人物,那就是Leo。 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不誇張地說,Leo的行動力就卷到瞭他身邊的許多同學。大一時,Leo就瘋狂參加各種商賽和活動,從競選多大Governing coucil職位,到驅車幾小時隻為多見一些優秀的人和項目,在同齡人還在為績點苦惱時,他早早意識到瞭networking的重要性。 那時候,有人否定Leo,覺得作為學生, 把成績弄好就行瞭,這些事兒以後再做也不遲。 到大二大三,Leo的折騰有瞭回饋,陸續收到瞭銀行、風投機構、咨詢公司的Offer,他從一個求職的被動角色變成瞭挑選機會的主動角色。因為專業設置的關系,大學幾年Leo沒有放過暑假,不是在去學習的路上,就是在去實習積累經驗的路上。到大四,Leo更是創立瞭自己的項目Clickspaces,一個旨在幫助校園學生與社會建立鏈接,幫助學生提前掌握機會的networking平臺。 有的人覺得,大學時光,折騰一下體驗一下就好瞭,等畢業瞭再去試錯也不遲。但Leo卻有完全不同的見解。 “大學4年,是折騰的好時機,工作後折騰的成本,那就太高瞭。” 當然,時不時地折騰過頭瞭,Leo也會給自己煮一碗“雞湯”,睡一覺,然後繼續折騰。 說實話,Leo也很憧憬藤校,但並不是因為藤校名氣大,而是那裡的校友資源和環境。最近他在奇績創壇風投機構實習,身邊圍繞的都是UCLA、哈佛的同事,時不時地,Leo還會被這些大佬們卷一下。不過Leo也不會因為沒有藤校的牌子就慌張,他說:“別和別人比,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的結果背後有什麼樣的過程,不如把註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藤校也好、創業也罷,我們隻能控制那些我們能控制的事。” 問起身處MIB這幾年,他最大的收獲,他說:“看到每個人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不停探索,我又怎麼能停呢?”

被MIB錄取的時候,Annie覺得自己非常的與眾不同。 雖然申請大學時每個學校幾乎都提交瞭面試 ,但真的見到MIB招生官的那一刻,她覺得那種體驗感和面對電腦幹巴巴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那時候,藤校是什麼她沒有概念,隻知道自己要進多大瞭,多大在加拿大排名還不錯,專業又是自己喜歡的,於是就這麼順理成章地來到MIB。 當然,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她前半段的大學生活,幾乎是在打擊中度過的。 那時候還沒有“卷”這個詞,同樣和大傢一起熬夜學習,Annie的成績總比其他小夥伴低幾分,一起找實習改簡歷,她也總是那個比較晚才能拿到offer的。她以為自己被錄取是因為有獨特的優勢,結果發現每個人都有比她更亮眼的光環。Annie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地方瞭。 回憶起自己剛入大學的那段時間,Annie直言太糟糕,不過還好那時候的她有股莽勁,也或許是越挫越勇,她慢慢從懷疑自己的怪圈中走出來。 “當時覺得不當鳳頭也不能當鳳尾吧,就跑圖書館、拽著朋友瘋狂問問題、或者一天看完十多個lecture視頻都是常有的事。但這也不算卷,我身邊甚至有朋友樂呵呵地告訴大傢自己要睡瞭,然後在被窩裡挑燈夜讀。”Annie回憶道。 因為MIB的專業要求,Annie在校期間也經歷瞭許多不同種類的實習。從政府、銀行、基金公司,到教育、新媒體,現在,Annie也和朋友一起發起瞭一個與藝術有關的項目“奈森藝術”,旨在通過對話藝術傢以及挖掘藝術作品深層內涵的維度,打造多維度藝術空間,鏈接藝術與生活。 到現在,Annie時不時地會接觸到一些藤校學生,有的學生一開口自我介紹就會讓Annie懷疑人生,怎麼同樣是人,差距會這麼大。 不過她也知道,山外總有更美的風景,在MIB的那段時間,能力和智力被打擊是一方面,但這也倒逼她養成瞭時刻審視自己的習慣,或者說,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然後努力找辦法提升的習慣。 “這世上隻有兩種人會得到內心的成功,一種是永遠躺平,接受現狀的,那怎樣都無所謂,還有一種就是永遠在行動的吧。在這二者之間,我覺得做第二種人會讓我更快樂一些。” 至少在MIB這幾年下來,無數次跌倒又爬起來,Annie找到瞭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也有瞭新的座右銘:“卷卷更健康。” #寫在後面 進入高等學府,浸泡在優秀的圈子裡,聽起來確實很令人向往。但在學生時代沒有成為那1%的藤校幸運兒,不代表人生的路就戛然而止瞭。 世界這麼大,剩下99%的人,依舊有無限的空間可以發揮。擠不進金字塔頂端,自己創一個塔尖也挺好。 有人藤校畢業依舊失業,有人普通學歷一路高升,名校是很重要,但一紙學歷不能讓人平步青雲,真正的價值,是做合適的事,找到自己的位置。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