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一批狂熱分子沖進美國國會大廈,制造瞭所謂“國會山騷亂事件”的鬧劇。時隔500多天後,近期,多場針對騷亂調查的聽證會在華盛頓高調開啟,多個關鍵證人被傳喚出席。在美國媒體看來,民主黨希望復刻1973年尼克松“水門事件”聽證會的盛況,而《紐約時報》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出聲勢浩大的聽證會已經變成瞭“連續劇”,成為兩黨鬥法的武器。

  6月16日,美國華盛頓,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舉行第三場公開聽證會。這次聽證會的主題是:“副總統去哪兒瞭?”

  邁克·彭斯是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副總統。曾被《華爾街日報》稱為“最聽總統話的高層共和黨人,也是傷害特朗普最深的那個人”。

  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主席 湯普森:特朗普希望彭斯做一件其他副總統從未做過的事。這位前總統希望彭斯否認大選結果,要麼宣佈特朗普獲勝,要麼將選票送回各州重新統計,彭斯予以拒絕。

  按照美國大選程序,最後一道環節是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清點認證大選投票結果,並由副總統作為聯席會議主席宣佈勝選者。

  但在2022年6月16日的聽證會上,特別調查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湯普森表示,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彭斯施壓,試圖推翻大選結果。

  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主席 湯普森:當彭斯明確表示他不會向特朗普的計劃屈服時,特朗普讓暴徒們攻擊他。這些暴徒高喊著“絞死彭斯”,一群暴徒在國會大廈外架起絞刑架。

  在特別委員會看來,正是來自白宮的壓力煽動瞭國會大廈的騷亂事件。

  時任彭斯法律顧問 盧蒂格:(假如)宣佈特朗普是下任總統,會讓美國陷入一場,我認為相當於美國憲法危機中的革命的局面。

  而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特朗普則曝出2021年1月6日當天,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圍繞選舉結果“吵架”的“猛料”。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女兒 伊萬卡·特朗普:當我第二次進入辦公室時,他(特朗普)正在打電話,後來我才知道他正在給副總統打電話。兩人對話非常激烈,那是一種不同於我以前聽到過的他對副總統說話的語氣。

  特別委員會認為,盡管彭斯多次告知特朗普自己無權推翻大選結果,但特朗普仍通過各種方式向彭斯施壓,並最終將怒火發泄在彭斯身上。

  時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邁克·彭斯,我希望你為瞭我們的憲法和國傢利益挺身而出,如果你不這麼做,我會對你非常失望,我現在就告訴你。

  美國前副總統 彭斯:特朗普總統說我有權推翻大選結果,但他錯瞭,我無權推翻大選結果。

  特別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眾議員皮特·阿吉拉爾表示,特朗普在得知國會大廈騷亂事件發生後,當天下午2時24分在社交媒體上發消息攻擊彭斯。

  而調查發現,正是這條消息發出後,抗議人群出現激增,國會大樓外豎起瞭“絞刑架”。

  聽證會還公開瞭一段監控視頻,顯示騷亂當天,彭斯緊急撤離到一個地下停車場。根據聽證會披露的細節,彭斯撤離時,距離暴徒隻有十幾米。

  在路透社看來,由民主黨主導的特別委員會借助此次聽證會試圖在警告公眾,隻要特朗普參選,無論實際結果如何,他都不會接受失敗。這顯然不符合美國政客們所鼓吹的“憲法精神”。

  而共和黨議員則指責“國會騷亂聽證會”是在搞派系鬥爭。

  共和黨議員 班克斯:他們(民主黨)試圖利用這個特別委員會,作為廢除選舉人團的特洛伊木馬。

  2021年1月6日,數千名狂熱分子闖入美國國會大廈,引起嚴重騷亂,造成5人死亡,約140名警察受傷,國會大廈內外也遭到破壞。

  事件發生後,美國國會眾議院組建特別委員會展開調查。最終,在歷經11個月,發出近100份傳票和1000多次問訊後,今年6月9日,特別委員會高調開啟一系列公開聽證會,並在黃金時段進行電視直播。

  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主席 湯普森:(2021年)1月6日的騷亂是一次未遂政變的高潮,這之後不久,一名暴亂者稱這是一次以推翻政府為目標的厚顏無恥的企圖,暴力事件絕非偶然。

  在聽證會開場白中,特別委員會主席湯普森明確指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處在“一場旨在推翻總統選舉的多步驟陰謀的中心”。

  聽證會播放瞭約10分鐘的視頻還原騷亂全程,其中多數監控畫面、執法記錄儀視頻均為首次披露。

  美國國會大廈警官 愛德華茲: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警察被按倒在地,正在流血,正在嘔吐。我看到滿臉是血的朋友,我滑倒在瞭血泊中。這是屠殺,是混亂。

  特別委員會副主席切尼直接把國會山騷亂歸咎於特朗普。

  美國共和黨議員莉茲·切尼:特朗普總統叫來瞭暴徒,召集瞭暴徒,點燃瞭襲擊的火焰。

  媒體註意到,和特朗普“對著幹”最起勁的切尼是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的女兒,也曾是共和黨“三號人物”,一直被看作是共和黨“建制派”大佬,未來總統寶座的“角逐者”。

  去年5月,她因批評特朗普散播大選謠言、煽動民眾暴亂而受到黨內同僚的反對與排擠,並最終在一場閉門投票中被罷免“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主席”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職位由毛遂自薦的“80後”紐約州眾議員斯蒂芬尼克接任。作為共和黨內部的“鷹派”和特朗普的鐵桿粉絲,斯蒂芬尼克曾被特朗普推崇為“6年後的美國總統”。

  美國輿論曾多次指出,美國是時候出一位“女總統”瞭。而按照美國憲法,總統個人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現年76歲的特朗普的這番表態曾被媒體解讀為某種“政治背書”。

  而在去年,美國國會宣佈兩黨共同對騷亂事件進行調查時。確定瞭7名民主黨議員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拒絕瞭少數黨領袖麥卡錫指定的3名共和黨議員,轉而將共和黨內堅定的反特朗普議員利茲·切尼和亞當·金辛格拉入瞭特別委員會。

  這一做法又為共和黨提供瞭攻擊的“彈藥”。

  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 凱文·麥卡錫:1月12日,我們(共和黨)把提案提交到國會,每個民主黨人都投瞭反對票。在他們投瞭反對票後,我給佩洛西寫瞭一封信,她三個月都沒有回復,之後就立即成立瞭特別委員會。佩洛西的“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不同於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委員會。事實上,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政治化最不合法的委員會。

  對此,6月9日當天,正在洛杉磯參加美洲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特別提到瞭聽證會。

  美國總統 拜登:我認為這些人違反瞭法律,試圖扭轉大選結果,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包括誰對此負責,誰參與其中。

  而在當天的聽證會上,美國前司法部長巴爾表示,當時自己堅決反對特朗普有關“大選欺詐”的說法。然而,想要反駁特朗普口中所謂的“海量”欺詐指控,“就像在玩一場打地鼠遊戲,因為他提出的問題一天一個樣。”

  美國前司法部長 巴爾:我曾明確表示,我不同意說選舉是偷來的,並且還公開這麼說,我告訴總統這是胡扯。我不想摻和進來,這也是我決定離開的原因之一。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巴爾口中的白宮“打地鼠理論”得到瞭時任白宮高級助理,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的支持。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女兒 伊萬卡·特朗普:我尊重巴爾,所以我接受他的觀點。

  2021年3月,美國《名利場》雜志曾指出,伊萬卡如今正在為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而努力,但特朗普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人,未來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美國《華盛頓郵報》為此把這場聽證會描述成為“父女決裂時刻”:“這也是這場聽證會最富戲劇性的一個插曲,當天約1900萬名受眾見證瞭伊萬卡與父親的‘決裂’”。

  據特朗普一名前助理透露,伊萬卡的證詞令特朗普“憤怒異常”。

  6月10日,聽證會第二天,被剝奪瞭推特賬號的特朗普在自傢的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予以強烈回擊。

  6月12日,特別委員會成員公開表示,他們已發現足夠證據,可讓司法部考慮對前總統特朗普提刑事起訴,理由是“他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的結果”。

  然而,美國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卸任總統被刑事起訴的先例。

  6月13日,第二場聽證會如期舉行,媒體聚焦的主題是,騷亂日當天“總統顧問去哪兒瞭”。

  聽證會上,多名證人指證,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在大選當晚喝醉酒後,在選舉結果未完全公佈時建議特朗普“宣佈自己獲勝”。

  不過,對於這些指控,朱利安尼否認自己“喝多瞭”。

  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私人律師 朱利安尼:我和總統談過,他們(總統高級顧問)可能都在場,那晚我與總統談瞭好幾次。

  6月16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出現在保守派集會上。

  美國前總統 特朗普:你們(在聽證會上)看到的完全是謊言,完全是欺詐。

  此前,特朗普在一份12頁的聲明中,指責“國會山騷亂調查”聽證會是“袋鼠法庭”。

  “袋鼠法庭”,源於19世紀的淘金熱,意思是“私設公堂”。

  媒體註意到,兩天前的6月14日晚上,76歲的特朗普,自稱收到瞭一份“非常漂亮的生日禮物”。

  當天,在南卡羅來納州聯邦眾議員初選中,特朗普所支持的候選人、該州現任州眾議員弗萊輕松擊敗同僚湯姆·賴斯。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議員 弗萊:切記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在11月贏得中期選舉,結束拜登、佩洛西等自由派和激進分子的執政。

  值得一提的是,被同僚擊敗的賴斯曾連任五屆聯邦眾議員,之前一直算是特朗普支持者。

  然而,就在去年初“國會山騷亂事件”發生後,賴斯投票彈劾特朗普,成瞭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中想要報復的主要黨內目標。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議員 湯姆·賴斯: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騷亂是對我們憲法的攻擊,我做得沒錯。

  美國“政客”新聞網對此分析稱,在投票支持彈劾案後的17個月裡,賴斯從未放棄對特朗普的批評,但他在自己數年來奮戰的選區卻流失瞭約四分之一的選票。

  當時投票支持彈劾特朗普的共和黨一共有10人,如今,賴斯是這些人當中第一個連任失敗的。但由於其中有4人已經選擇退休,賴斯的出局同時也意味著,這10人當中,已至少有一半不會在明年重返國會,而且這一數字還可能增加。

  路透社評論認為,特朗普施加的影響力正持續影響著共和黨。盡管在各地的初選中,特朗普支持的候選人選情好壞參半,但越來越多的共和黨候選人和選民正在轉向“特朗普主義”,大搞民粹主義以贏得選民。

  這使得美國社會更加撕裂,極端對立的行為更加突出。

  6月13日,白宮記者會上,有記者向發言人皮埃爾提問,拜登是否參加下一屆總統大選。

  美國白宮發言人 皮埃爾:如你所知,總統曾多次被問及這個問題,他也都作出瞭回答。他的回答很簡單,沒錯,他要參加下次大選。

  值得註意的是,到今年11月,拜登將迎來自己80歲生日,等2024年美國大選時,拜登就82歲瞭。

  實際上,拜登被外界質疑的不僅是年齡。

  6月15日,美聯儲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75個基點到1.5%至1.75%之間,以遏制通脹再度飆升。這是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最大幅度加息。

  美聯儲主席 鮑威爾:勞動力市場極其緊張,通脹過高。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最新75個基點的加息決定是“不同尋常”的大幅度,但是為瞭使通脹恢復正常,預計下一次依然有可能加息50至75個基點。

  6月8日,就在“國會山騷亂”聽證會召開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出現在瞭美國廣播公司深夜脫口秀節目《吉米現場秀》上。

  美國總統 拜登:我們是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傢,全世界,是全世界。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不斷上漲的物價,讓普通美國人苦不堪言。

  美國新澤西州民眾:汽油價格持續攀升,如今的日子真的很艱難,一切都在漲價。新冠疫情後,食品價格上漲20%,所以每個人的日子都很難。

  美國新澤西州民眾:我認為未來通脹真的會損害經濟,很嚴重地損害經濟,而且似乎並不會停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對此評論道:“拜登的說法是錯誤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經濟增長5.7%,但其他50多個國傢的增速更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還列出瞭一系列數據來說明美國如今的經濟有多糟糕。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今年5月,美國汽油價格上漲48.7%,二手車價格上漲16.1%,食品價格上漲10.1%,住房價格上漲5.5%。而由於美聯儲加息,這些類別的物價仍在繼續上漲。而從去年1月31日到今年5月31日,美國通脹率從1.4%攀升至8.6%,消費者信心指數則從79降至58.4,預計到6月30日跌至50.2。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持人:你會看到當地的警察部門和急救人員如何應對越來越高的油價。多個警察部門已表示,他們將不得不對一些日常電話不進行自動應答,因為汽油價格高,他們將不得不決定在巡邏車上要接什麼電話,我認為這也將是未來真正值得關註的事情。

  6月15日,彭博社發佈預測稱,美國經濟到2024年年初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高達72%。

  彭博社還援引一項衡量傢庭幸福的“痛苦指數”數據指出,自1948年1月以來,目前的“痛苦指數”高於以往許多次經濟衰退時期。目前的經濟形勢或許比“大衰退”更糟糕。

  與不斷飆升的通脹相對應的,是拜登持續下滑的支持率。

  當地時間6月14日,根據路透社和益普索(Ipsos)聯合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公眾支持率連續第三周下降,跌至39%,接近其任期內36%的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多達56%的美國人對拜登的工作表現表示不滿。

  美國《政客》雜志網站則指出,拜登及其所在的民主黨將“面臨高風險的中期選舉”。

  與此同時,蓋洛普的一份報告也指出:2022年很有可能是共和黨迎來壓倒性勝利的一年。

  6月17日,國會山騷亂調查特別委員會表示,按照程序,他們將與美國司法部共享聽證會所獲證據文件和證詞筆錄。而在23日之前,還將舉行三場聽證會。

  而實際上,大多數美國民眾早已對這場“政治肥皂劇”感到“麻木”。

  此前5月,《華盛頓郵報》的民調也顯示,認為特朗普應對騷亂事件負責的受訪者比例已降至42%。

  比起權力中心的騷亂,美國民眾對自己身邊的“騷亂”更加無可奈何。

  2022年6月,美國雅虎新聞和輿觀調查網的民調顯示,75%的美國人認為美式民主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46%受訪者認為在有生之年可能發生內戰。美國《政客》雜志網站調查顯示,94%的共和黨人、52%的民主黨人和80%的獨立選民認為美國的發展前景黯淡。與之對照的是,僅6月16日一天美國就發生瞭至少86起槍擊案。

  統計數字表明,美國人平時自詡的“民主燈塔”早已“躺平”為“暴力國度”。

  英國《衛報》指出,約一半的美國人認為聽證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不會對他們的投票方式產生影響。

  過去一年多來,從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啟動到聽證會正式舉行,越來越帶有無聊的“肥皂味”。

  有分析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調查和聽證會註定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反而進一步凸顯兩黨的分歧和對立,加劇美國政治社會的撕裂。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更是批評指出,如今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公開辯論越來越不關註實質內容,而隻是關註“政治動機和身份”,美國已經變得比越戰時期還要分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