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美商務部長在北京會面。圖源:CNN

編者按:

8月28日,中美商務部長及團隊在深入交談近4小時後,宣佈成立一個由中美商務部門高級官員組成的工作組,並且都表示不希望脫鉤。30日,雷蒙多在結束訪華前表示,此次訪華頗具成效,最大的成就是兩國的定期溝通。為什麼美國一邊遲遲不肯取消對華額外關稅,一邊與中國繼續往來談判與合作?雷蒙多訪華後,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會做出調整嗎?中美又將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高科技競爭?《鳳凰大參考》專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經濟學傢、中國經濟問題專傢張鈺函博士,他基於2021年構建的數學模型,為我們剖析中美貿易和高科技關系的現狀和走勢。

核心提要:

1.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次訪華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是與中國商務團隊成立工作組保持溝通和強調不尋求“脫鉤”。基於決策論以及張鈺函合作構建的數學模型,這會增加美方的預期凈收益(可以理解為凈利潤);而如果美對華經貿“脫鉤”,美國預期凈收益將會大幅下降;同樣,全面“脫鉤”將導致中國預期凈收益最小化。

2. 美國維持對華高關稅的背景下,202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再創新高並且至今雙邊貿易體量依然十分巨大,主要是因為中美深入嵌入全球產業鏈、美國公司的利益訴求,以及兩國持續的雙向投資。即使在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一些問題的情況下,很多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依舊堅挺。

3. 在戰略高科技領域,美國大概率將繼續尋求與中國“脫鉤”,美國已在著力提升其芯片制造和清潔能源產業的產業能力。在中美競爭背景下,中國的5G和超級計算機產業政策有3條值得中國和任何運用產業政策國傢借鑒的經驗:重視產業鏈全環節、政府為主導和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督機制。

對話丨宋珂嘉

編輯|宋珂嘉 姚福祥

雷蒙多訪華最後一天在上海召開新聞發佈會。圖源:玉淵譚天

經貿“脫鉤”將讓中美兩國預期凈收益大幅下降

《鳳凰大參考》: 8月28日,中美商務團隊成立第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政府官員組成,並有企業代表參加。2018年貿易戰爆發後,您用決策論(指的是為瞭達到預期目的,在多個方案中如何選取最滿意方案的方法),通過數學模型,得出結論認為,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降低對華關稅將會對美國有利,因為對華關稅的提高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美國的預期凈收益(通俗來講就是能看得見的純利潤)。您之前提到,這個模型到現在依舊有效。請問您認為,工作組的成立,是否意味著您提出的模型應驗?

張鈺函: 美國商務部長訪華傳遞瞭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一是建立一個工作組,這個工作組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中美雙方在經貿相關事宜的定期溝通,並且這個工作組計劃每年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我們觀察到的一個細節是,不僅負責商務的官員,負責文旅的官員也與雷蒙多進行瞭會面,因此這也意味著,接下來中美雙方的溝通與進一步合作包括商務和文旅兩大領域;第二是雙方不希望全面脫鉤。

這兩個信息暗含瞭中美貿易問題的走勢。實際上,在兩年前,我與常晟教授發表的題為《Modeling the US-China Trade Conflict: A Utility Theory Approach》的學術文章中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對於你的問題提供瞭很好的解釋。

非完全信息情境下中美貿易與高科技博弈模型。圖自張鈺函博士論文

我們建立的數學模型,對於雙方建立工作組以及中美雙方的建設型會談給出的解釋和答案是,這將會增加美國的預期凈收益。同時我們的模型也表明,如果兩國出現全面“脫鉤”,中國的預期凈收益會明顯下降至最小值,美國的預期凈收益亦將大幅下降,這也是,在我看來,雙方均不尋求全面“脫鉤”的主要原因。

《鳳凰大參考》: 美方如此選擇,也是基於中美貿易現狀。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甚至在疫情期間,中美雙邊貿易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長。針對這個問題,您在文章中給出瞭幾種解釋,不知道現在是否依舊奏效?

張鈺函: 針對中美雙邊貿易的趨勢,我有兩點需要強調:第一,美國的高關稅政策並不能大幅減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也是我在2018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到的,除非兩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不然貿易不平衡會一直存在;第二,美國在短時間內會一直維持對華高關稅,這主要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保護美國內部特定利益群體,比如藍領制造業工人等的利益,滿足他們的訴求,二是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角度分析來看,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美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希望通過高關稅向中國施壓以期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但是目前看來,美國此舉收效甚微。而且從經濟學視角來看,高關稅對中美兩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都是一種“負能量”。

在此背景下,我在文章中對於中美經貿的現狀提出瞭三種解釋,分別是:

中美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兩國雙向投資、跨國公司的利益訴求。

越南等國無法替代中國,美對中國經濟信心依舊堅挺

《鳳凰大參考》:我們觀察到,在疫情期間,加上大國競爭的訴求,美國將一些產業鏈轉移到他們的盟友或者夥伴國傢。美國此舉是否奏效,又有何影響?

張鈺函: 美國將一部分產業鏈轉移到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傢和地區一個主要原因是為瞭減少對華的依賴,並且現在這些國傢和地區的人力成本確實比中國要低。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中國制造業工人每小時的平均勞動成本比墨西哥高,甚至是越南的近兩倍,這也導致有些分析誤認為這些國傢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取代中國。

然而他們忽略瞭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盡管這些國傢人力成本比中國低,但是他們的勞動力質量,目前來看,並不具備中國所具有的優勢。第二,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產業鏈轉移到瞭中國,但是具體分析看來,其中許多零部件依舊是從中國出口到越南和墨西哥,最後又加工後再出口到美國的。譬如,目前蘋果公司產業鏈的部分環節已經轉移到越南,但是如果我們關註一下蘋果在越南生產公司的供貨商,我們會發現這25傢供貨商中,有近40%來自中國。

因此,我們的判斷是,這些國傢實際上很難完全代替中國。

位於墨西哥的制造業工廠。圖源:Manufacturing in Mexico

《鳳凰大參考》: 剩下兩個因素,無論是外資與貿易,還是跨國公司的訴求,都與中國市場密切相關。這也是大傢現在關心的事,那就是中國經濟確實遇到瞭一些小問題,這些投資者和跨國企業,是否對中國市場依舊有信心?

張鈺函: 雖然目前一些媒體和學者等唱衰中國經濟,中國市場依然廣闊,而且美國的許多企業也都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是,絕大部分受訪的美國企業,還有非美國的外國企業,都未決定將生產或采購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他們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做生意。

這也就回到瞭最開始的雷蒙多訪華問題。在雷蒙多訪華時,一些美國企業表示,即使在中美競爭和中國經濟面臨問題的情況下,他們依舊希望在中國投資。這些投資不僅包括有形資產,也包括金融產品,比如購買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

《鳳凰大參考》:他們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哪裡?

張鈺函: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中國市場廣闊。中國人口基數很大,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市場潛力巨大;第二,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國傢和地區雖然可以部分替代中國,但是因為中國有勞工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這些國傢暫無法完全取代中國;第三,中國政府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調動大量內部資源來解決其內部經濟問題。譬如,從目前經濟政策和數據來看,一些媒體和學者擔心的中國目前的地方債務問題等會導致系統性的危機目前仍是極小概率事件。

2017-2022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情況。圖源:安永年度外資報告

美國尋求對華高科技領域脫鉤,並著力提升芯片和清潔技術能力

《鳳凰大參考》: 您在文章中提到,這個模型也適用於預測中美高科技競爭。能否請您在數理模型基礎上,更通俗地為我們描摹一下中美高科技競爭的現狀,並分析雙方在高科技競爭中的優勢劣勢?

張鈺函: 中美科技博弈的大概趨勢有兩個,第一是在涉及國傢安全的方面,雙方會繼續持續激烈競爭,美國政府可能繼續向中國政府施壓;然而在其它方面,比如能源環保領域,雙方依舊有許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圖為萬向美國能源項目的剪彩儀式。該集團總部位於中國浙江,萬向美國作為社區嵌入型(community- based)公司推動瞭地方的經濟和中美雙邊商務合作。圖自:Photo courtesy of New Generation

中美雙方各自的優劣勢非常明顯。美國方面的比較優勢在於基礎研發,並且一些掌握核心上遊器件技術的國傢,如日本、韓國,又是美國的盟友,因此美國及其盟友在控制核心上遊器件方面有比較明顯的相對優勢;相比而言,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高技術領域的應用,中國政府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調動國內大量資本與人力資源,並且中國還擁有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

《鳳凰大參考》: 美國的對華科技政策中有一對張力,那就是經濟的相互依賴和國傢安全帶來的地緣政治壓力。但是在對華高科技競爭中,美國的政策好像都是由國傢安全主導的,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在此過程中弱化瞭對華的經濟相互依賴?

張鈺函: 我想引用雷蒙多的一句話進行解釋,那就是:“在國傢安全方面,沒有餘地進行談判”,其實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傢都是類似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因素不重要,隻是在安全與經濟進行權衡下,在特定領域,安全考慮目前勝過瞭經濟考量。

《鳳凰大參考》: 美國為瞭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脫鉤”,需要不斷加強美國國內能力,這也是雷蒙多的重要任務之一。結合目前中美競爭現狀,美國急需提升的產業能力有哪些?為此美國進行瞭哪些產業政策的調整?

張鈺函: 從拜登政府出臺的政策以及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強調要提升供應鏈韌性。從數據來看,在過去30年時間裡,美國的芯片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亞洲國傢,因此如果不提升產業鏈韌性,就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外部沖擊。為此,美國出臺瞭《芯片法案》,投資39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芯片制造設施。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並不認為美國期待用完全的 “美國制造”來取代亞洲芯片,美國此舉是在應對現有和未來的外部沖擊;同時,美國急需提升清潔能源技術來應對氣候變化。2022年8月,拜登正式簽署瞭《通脹削減法案》,出臺大量激勵措施,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在美國的發展。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圖源:雅虎新聞

《鳳凰大參考》: 長期以來,中國都在使用和調整戰略高科技產業政策。然而面對美國的制裁,超級計算機產業能夠無縫調整,利用國內組件替換美國進口,然而5G產業卻無法制造關鍵的上遊核心器件。能否請您為我們解釋這是為何?中國應該如何進行5G產業政策的調整?

張鈺函: 超級計算機政策其實從“863”計劃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這三十多年來,無論是產業政策制定還是實施都是相對成功的,因為中央政府層面對於這些政策設計非常周全。超算產業政策註重全產業鏈的發展,明確強調上遊核心器件和技術的自主研發。相較而言,5G的產業政策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5G和超級計算機在技術屬性方面有區別。更重要的原因是,產業政策對5G上遊核心器件的基礎研發關註不足,從而導致資本和人力資源很大程度集中在中下遊(基建和商用)。在2019年之後,特別是2021年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瞭相關產業政策的調整,許多公司和資本已經將一些註意力轉移到產業鏈的上遊。但是,從全景來看,政策比重還是更傾向於中下遊。

中國超級計算機。

5G和超算的案例對於產業政策的設計有三條非常寶貴的經驗:第一,對於經濟增長和國傢安全都至關重要的戰略高科技產業,國傢在進行產業政策設計時,不應忽視任何環節,並且核心器件和技術需要自主建設;第二,政府在指導和管理這些戰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市場存在失靈。具體而言,政府要通過整合國傢資源,利用國傢實驗室和學術研究機構,來進行前沿基礎研究。需要強調的是,投資應該是“生產性投資”(productive investment)。在此基礎上,納入有技術能力的私有公司來參與研發;第三,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疏漏和問題,因此中央政府應該建立嚴格的監督和問責框架和機制。

1.China’s Economy and the World https://www.yhinsights.com

2.The US-China Trade War https://www.jstor.org/stable/26608823

3.China’s 5G and supercomputering industrial policies: A cri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758-5899.13239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