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哈馬斯選擇10月7日作為進攻日,既考慮到當天是以色列安息日,又考慮到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50周年的日子。這次沖突一定程度上也和第四次中東戰爭有一比。此次沖突可能導致中東地區陣營對峙進一步突出,也反映瞭國際社會對巴以矛盾的選擇性忽視。
2. 此次進攻是巴以武裝沖突多年來的以色列的最大損傷,主要原因包括以方認為巴方不會大打或輕易升級沖突,習慣於“空對空”襲擊,且以方內部出現“極化”,各方爭議不斷。後續以可能對加沙采取地面軍事行動,戰事還會進一步升級。
3. 哈馬斯此次進攻可能影響阿以關系正常化進程,但不可能完全中斷;美國必然要介入此次沖突,在全力維護以色列安全同時會盡力彌平沖突,並推進阿以和解進程;中國方面則可以利用巴以高層接洽契機為雙方安全做貢獻,中國的道義立場和正義呼籲對雙方停火也更有切實意義。
對話丨屈功澤
編輯丨姚福祥
《鳳凰大參考》:哈馬斯方面這一次對於以色列的全面進攻規模很大,數十年未見,而且時間點也選擇在瞭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發生50周年的日期附近。您如何分析這次進攻爆發的時機?
秦天:哈馬斯選擇的時機有其軍事算計,也有其象征意義。
一是考慮到攻擊的突然性。10月7日這一天是以色列的安息日,也就是休息日。很多以色列人在這一天主要進行禱告和傢庭團聚。在這種放松隨意的日子裡發起襲擊,顯然能提高攻擊的成功率和殺傷力。
二是考慮到戰事的寓意。1973年10月6日爆發瞭第四次中東戰爭,這是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關系史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一戰。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傢先發制人,突襲並攻破瞭以色列引以為豪的巴列夫防線,打破瞭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振瞭阿拉伯人的士氣。哈馬斯選擇在第四次中東戰爭50年後發起襲擊,就是要宣示一種必勝的信念,並賦予這次行動某種重大的和標志性的意義,期待此次行動帶來像第四次中東戰爭那樣的後續影響。
▎第四次中東戰爭。圖源:現代戰爭研究所
從第一天的戰況看,哈馬斯等武裝力量實現瞭對以色列的地面滲透,以色列方面已有數百人身亡,這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沖突多年來的最大損傷。不管以後遭到怎樣的報復與損失,哈馬斯已經取得瞭其對以鬥爭史上的重大勝利,其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說的確能和第四次中東戰爭有一比。
《鳳凰大參考》:在哈馬斯發動進攻之後,伊朗對於這次進攻給出瞭明確支持,其他一些阿拉伯國傢也做出瞭對巴方有利的表態。有觀點指出,此次進攻發生前,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傢和以色列的關系走向瞭正常化,而此次進攻註定會迫使以色列做出強力回應,從而影響阿以關系正常化的進程,您如何評價這種觀點?這會是沖突發生的原因嗎?
秦天:這次沖突在阿以緩和尤其是沙特以色列磋商關系正常化的背景下發生,不是偶然的。
▎2022年5月31日,以色列經濟部長Orna Barbivai和阿聯酋經濟部長Abdulla bin Touq Al Marri在自由貿易協議簽字儀式上合影。圖源:法新社
在中東復雜的地緣政治糾葛中,有一些力量反對阿以緩和和沙以建交。伊朗官方就明確反對阿拉伯國傢與以色列建交。哈馬斯等反以武裝也持反對態度。作為在阿以緩和進程中沒有話語權甚至被邊緣化的一方,哈馬斯希望搞點事來破壞阿以緩和進程。從效果看,此次沖突造成瞭巴以雙方重大傷亡,一時半會難以消停。
沙特不可能不照顧巴勒斯坦人的情緒,以色列不可能善罷甘休,沙以關系正常化必然受到沖擊,可能出現延滯。不過,阿以緩和、沙以關系正常化都有其內生動力,有美國等方面力挺,不太可能因為巴以沖突而完全中斷。
《鳳凰大參考》:我們知道歷次中東戰爭的背後都少不瞭域外大國的勢力在其中參與。而美國是參與次數最多的國傢之一。在大力斡旋阿以關系正常化的背景下,美國會如何介入這次戰事?他又如何在其中平衡好傳統盟友以色列和越來越重要的阿拉伯國傢這一對關系?
秦天:美國是巴以問題上最重要的第三方,巴以沖突再起美國必然要介入。美國介入大約分為三塊。
一是全力維護以色列的安全。美國總統、國務卿、國安顧問、防長等均已表態,強烈譴責哈馬斯的襲擊,並承諾對以色列的援助“有求必應”。如果以色列對加沙搞地面軍事清剿,美國會默許,並且不中斷對以色列的常規軍事援助。五角大樓也已經開始向以色列附近區域派遣航母和戰機。
▎美國總統喬·拜登周六譴責哈馬斯武裝分子的突然襲擊,並承諾確保以色列擁有自衛所需的裝備。圖源:美國公共電視網
二是要盡力彌平沖突。拜登目前的兩大重點一是為明年大選服務,二是繼續對華競爭。在此背景下,拜登不希望被巴以沖突牽扯精力。因此,美國將在保衛以色列安全的同時推動交戰各方坐下來談。若不方便出面,美國可以推埃及、約旦等巴以鄰國出面。
三是要維護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傢和解進程。美國已經為推動阿以和解下瞭很大功夫。越快地平息巴以沖突,越能減少此次沖突對阿以和解尤其是沙特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影響,越有利於美國平衡對以色列與對阿拉伯國傢的關系。
《鳳凰大參考》:對於以色列來講,這次行動他們的反應明顯措手不及,顯得毫無準備。而盛名在外的“摩薩德”似乎在大規模進攻開始之前沒有得到一點風聲。您如何解讀這個情況?這是否反應瞭以色列內部出現一些問題?
秦天:以色列曾以善於搞突襲和特種軍事行動著稱,這次卻吃瞭突襲的虧。其原因大約有三。
▎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摩薩德)。圖源:沙巴日報
其一是戰略預判出現思維定式。以色列政界和戰略界認為,雖然近年來巴以沖突有激化的趨勢,但主要還是一些民間的、中小型的武裝組織在鬧事,比較大的反以武裝組織如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等知道以色列的厲害,不願意承受以色列報復的代價,因而不會大打或輕易升級沖突。因此,以情報界對哈馬斯此次行動的預估不足。
其二是戰術判斷疏忽。過去幾年,巴以沖突的主要模式是“空對空”,哈馬斯等向以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空襲報復。以色列因此發展出瞭攔截能力很強的“鐵穹”系統,可攔截絕大多數巴方火箭彈。但是,對於哈馬斯突破隔離墻搞地面滲透,乃至用滑翔傘等新奇方式闖入境內,進而搞巷戰,以色列沒有準備。上述兩點堪稱是以色列在長期對巴優勢之下,出現瞭判斷與準備上的盲點。
▎錄像顯示,執行自殺任務的巴勒斯坦人乘坐飛機飛越邊境。圖源:每日郵報
其三則與以色列國內政治與社會氛圍有關。近年來,以色列政壇和社會出現瞭“極化”,支持世俗、分權制衡的陣營與支持保守、集權的陣營對峙加深,政界和民間圍繞著議會選舉、總理人選、司法改革等問題爭議不斷。這種內耗牽扯瞭以色列政府包括軍情部門、軍隊的註意力,進而影響瞭以色列的戰備情況。
《鳳凰大參考》: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以色列方面的反擊可能相當堅決。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已表示,要出動全部力量摧毀哈馬斯。您認為事態將會如何發展?沖突是否會發展成全面戰爭?
秦天:以色列安全內閣已經批準以色列政府“進行可能引發戰爭的重大軍事行動”,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7日召開的安全內閣會議上說,以方有三個目標,一是清除突入以境內的巴武裝分子,二是讓加沙地帶的敵人付出巨大代價,三是加強其他前沿防線以免他方加入戰事。
▎10月7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中)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與安全內閣舉行會議。圖源:阿納多盧通訊社
考慮到以方如此巨大的傷亡,內塔尼亞胡政府應該會對加沙采取地面軍事行動,以摧毀哈馬斯的有生力量與基礎設施。以此觀之,此次沖突將從哈馬斯突襲轉向以色列大規模報復,戰事在最終平息之前還會進一步升級。
《鳳凰大參考》:中東地區也是中國近年來在外交方面的重點。對於此次戰事,中方已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立即停火,保護平民,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巴以這次沖突對於未來的區域格局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中國在面對發生變化的中東形勢時,會做出什麼樣的相應調整?
秦天:受此次巴以沖突影響,中東地區圍繞巴以問題的陣營對峙可能會進一步突出,也就是諸如伊朗、敘利亞、土耳其等支持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的國傢,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會有所凸顯。但是,目前還看不到主要地區大國比如沙特與伊朗關系惡化的跡象。
▎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沙特伊朗宣佈同意恢復外交關系。
與對中東格局的影響相比,我覺得此次巴以沖突對世界政治的沖擊恐怕更大。最近10年來,巴以問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被邊緣化,拜登政府不再熱心推動巴以和談,國際社會對巴以矛盾加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解決中東和平進程而設立的四方機制(美、歐、俄、聯合國)越來越無所作為,折射瞭國際政治的黑暗面。此次巴以沖突是對國際社會的一次警鐘,選擇性忽視巴以問題這一中東的根源性問題,是不可能實現中東的緩和與穩定的。
就此而言,中國對巴以沖突的客觀認識與勸和促談的道義立場彌足珍貴。今年6月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華,以色列總理也曾表達過訪華意願,中國可以利用與巴以高層接洽的契機,做雙方工作,為實現巴以雙方綜合、可持續的安全做貢獻。與美西方在此次沖突後將哈馬斯的行動片面定義為恐怖行動相比,中國的道義立場和正義呼籲可能會起到更切實的停火止暴效果。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