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張程榮(中)帶領烏茲別克斯坦籍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放樣工作。徐成濤攝

  “蘇丹姆,你們小組負責237橋的橋面系控制測量!”“阿卜杜拉,你帶倆人去做路基高程測量!”“瑪穆勒,你們繼續做好基層攤鋪測量!”……在烏茲別克斯坦中鐵二十局A380公路項目部的小院內,測量班班長張程榮給班內幾十名測量技術人員安排起新一天的工作任務。

  看著大傢背上測量儀器,從駐地向四面八方的施工點趕去,張程榮欣慰地笑瞭。“現在是施工沖刺階段,路基、橋梁、底基層、基層攤鋪、混凝土攤鋪同步進行。線路每個施工點都著急需要測量人員協助,要不是我們提前培養瞭一支由50餘名當地勞務工組成的測量隊伍,跑斷腿也趕不上進度。”

  橋梁、樁基、路基……對於測量班來說,設計圖紙上的每一個分項工程具體位置在哪裡,他們都需要最先到場找出精準無誤的坐標定位。“項目開建時,受疫情影響,大批中方員工無法如期抵達烏茲別克斯坦。為瞭不耽誤工程前期測量進度,到項目後我第一時間和設計院以及監理站交接控制樁。”張程榮回憶,那段時間他白天扛著儀器在野外測量,晚上趕回臨時駐地挑燈夜戰整理資料。

  87公裡的線路隻有3名中方測量人員,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測量進度還是趕不上來。“我們計劃在當地聘用一批相關技術人員,但發現當地的測量人員匱乏,而且技術標準也不一。”張程榮說。

  “蘇丹姆,你願意跟我一起學測量嗎?”張程榮向項目部臨時聘用的泥瓦工蘇丹姆拋出瞭“橄欖枝”。蘇丹姆也痛快答應瞭。讓張程榮沒想到的是,教蘇丹姆工程測量技術不是從GPS和圖紙開始,而是從教數數開始的。

  “當地的勞務工普遍英語不好,four(4)、five(5)從他們口中說出來一模一樣。我們測量放樣的坐標都是由一長串的數字組成,這個難題不清除,沒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張程榮首先用瞭幾天時間,把蘇丹姆及當地的幾名勞務人員組織起來,不斷耐心地從數字0開始學起。

  語言關好不容易通過瞭,正式開始測量儀器培訓時,新問題接踵而至。“我們的測量儀器操作界面全是中文,對於大傢來說非常難。”讓張程榮欣慰的是,珍惜學習機會的蘇丹姆會錄制操作視頻,然後將操作步驟熟記於心。

  那段時間,當地氣溫高達47攝氏度,蘇丹姆和幾名當地勞務人員每天都在烈日下進行強化練習,張程榮耐心地在一旁指導。僅1周時間,張程榮的第一批“學生”就順利出師瞭,大傢都逐漸能獨立完成一些測量工作瞭。

  學習水準儀、CAD制圖、GPS的常規操作……2個月後,蘇丹姆已經掌握瞭工程測量的基本技能。張程榮又選拔瞭幾名當地勞務人員,交給蘇丹姆“傳幫帶”,如今蘇丹姆獨立培養的當地測量員已超過10名。這支烏茲別克斯坦的測量隊伍也由早期的兩人,發展到現在的50餘人,成為項目建設的中堅力量。

  “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這幾年裡,不僅培養收獲瞭一批技術骨幹,也收獲瞭一份沉甸甸的友誼。”張程榮說。烏茲別克斯坦盛產西瓜和哈密瓜,每到收獲季節,當地的這些測量員總會熱情地給中方技術人員送來一袋又一袋的新鮮瓜果。

  包括張程榮在內,測量班好幾名技術人員都是陜西人,大傢經常會聚在一起做油潑面、臊子面,很多烏方的測量員聞到這些中國美食的香味,都會爭先恐後地圍聚過來品嘗。

  “不久前,蘇丹姆的孩子要過生日,蘇丹姆特別邀請瞭我們中方員工去他傢。”張程榮說,他們為蘇丹姆的兒子精心準備瞭禮物,大傢圍聚在小院內,一起唱著生日歌,開心極瞭。

  “我不僅學會瞭測量技術,改變瞭我的生活。還瞭解到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我很想有機會去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希望我的兒子長大後,能有機會去中國留學。”這是蘇丹姆的一大心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