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亂事件標志著美國社會進一步撕裂。\資料圖片

  美國政客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宣揚“美式民主”,但在現實中,“美式民主”弊病百出、亂象叢生,對內制造分歧,對外輸出沖突,日益暴露出這件帝國“華袍”內的不堪。今年3月,在所謂第三屆“民主峰會”會場內,美國國務卿佈林肯大談“民主”;會場外,大批示威者手舉“反對美國霸權”標語。新華社撰文起底“美式民主”真相,揭露其反民主本質、工具本質和虛偽本質。

  政客胡作非為不被追究

  近年來,美國政治亂象迭出,極端行為和混亂狀況已成“常態”,屢屢創造歷史:國會大廈首次被抗議者“占領”,總統權力和平交接傳統首次被打破;首次有連續兩任總統遭遇彈劾;國會眾議院議長選舉耗時百年多來最長,而當選者不久又成為歷史上首位被投票罷免的議長;首次有在任總統子女遭定罪;首位前總統被刑事定罪,但依然在競選總統……問題根源在於“美式民主”的反民主本質,即壟斷資產階級,通過消解人民的力量來保障少數人的統治,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

  美國一貫將自身的“選舉民主”模式宣揚為實現民主“唯一可行的方法”和評判他國是否民主的標準。然而,美國總統並非直接由選民選出,選民實際投票選舉的是他們幾乎都沒聽說過名字的一個538人的選舉人群體,再由這個群體投票選舉總統;黨派為自身選舉利益而“挑選”選民,劃分出形狀類似蠑螈的怪異選區,從而產生瞭被稱為“傑利蠑螈”的政治怪象;由於“贏者通吃”等規則,過去五次美國總統選舉,有兩次當選者獲得的選民票數少於對手。

  事實上,美國選民更多的是在投票時才被“喚醒”,花上幾分鐘填好選票,然後投進票箱。選舉過後,選民就進入“休眠期”。很少有政客因不作為甚至胡作非為被追究責任。即便這些政客在下次選舉中因失去選民支持而下臺,新當選的政客也通常隻是空有一堆競選承諾卻不解決實際問題。

  美國政客為瞭自身利益與特殊利益團體勾連,充當資本的政治代理人。他們精於利用民意分歧,甚至通過制造、強化這些分歧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從而滿足其經濟上的利益訴求。在這樣的機制下,如今美國社會在種族、移民、性別、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上意見嚴重對立,不僅撕裂為“兩個美國”,甚至裂解為“碎片化美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