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俄烏沖突迎來兩周年。為體現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比利時首相德克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親赴基輔以示團結。七國集團領導人當日還與烏總統澤連斯基舉行瞭視頻會議,以期向烏克蘭民眾傳遞出“他們並不孤單”的信息。

  然而,歐洲民眾希望傳遞的信息似乎完全不同。近期,歐洲多國接連爆發農民抗議示威活動,抵制烏克蘭農產品傾銷正是抗議人群的主要訴求之一。可以說,歐洲民眾與歐盟在對烏態度上唱起瞭對臺戲。

  政治挺烏又加碼

  當前,意大利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比利時則是歐盟輪值主席國。歐洲三位重量級政治人物在俄烏沖突兩周年之際同時訪烏,其中的政治意味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訪問,歐烏雙方就烏克蘭加入歐盟議題達成重要共識。澤連斯基當日在與馮德萊恩和德克羅舉行三方會談後表示,已就啟動烏克蘭歐盟成員資格談判達成政治決定,烏克蘭可以在比利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做到這一點。馮德萊恩當天也表示,歐委會預計在3月中旬提供有關烏“入盟”的總體談判框架。

  近期,在對烏資金援助上,歐洲走到瞭美國的前面。2月1日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已就向烏克蘭提供額外500億歐元財政援助達成協議。美國總統拜登此前承諾提供600億美元對烏援助,在國會遭到共和黨人阻撓。

  據俄媒報道,馮德萊恩在24日對基輔進行訪問時表示,歐盟計劃於3月向烏克蘭提供既定的500億歐元援助中的首批資金,金額為45億歐元。但是,歐洲在援烏資金上先行一步“將鼓勵美國盡其所能(援助烏克蘭)”的願景目前尚未看見希望。

  軍事上,歐盟也計劃與烏克蘭實現更緊密的合作。2月24日,馮德萊恩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三周後歐委會將提出一項新的國防工業戰略,為烏克蘭提供支持,並計劃在基輔設立國防辦公室以加強合作,“這是將烏克蘭納入歐盟國防工業計劃的第一步”。近幾個月來,英國、法國、德國、丹麥等國紛紛與烏克蘭簽署安全保障協議,以體現對烏克蘭的全方位支持,同時進一步向美國釋放信號。24日,加拿大、意大利也參考法德,與烏簽署瞭安全協議。“我今天希望向全體烏克蘭民眾傳達的信息是,他們並非在孤軍奮戰。”梅洛尼在與澤連斯基簽署10年期雙邊安全協議時說。

  歐盟提供的安全保障是否有效,西方媒體對此存疑。很明顯,當前在加強對烏軍事援助方面,更出現瞭能力與意願的錯配。《紐約時報》報道稱,如今美國有能力向基輔提供武器、技術和情報以幫助其抵禦進攻,但歐洲多國都認為美國已經失去瞭援烏意願。相比之下,歐洲有意願援烏,但在擊退俄重新發起的對烏攻勢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

  農民抗議再升級

  如果隻看高層的官方表態,似乎歐盟成員國已經統一思想,即便是在歐洲自身經濟深陷泥潭、社會問題此起彼伏的情況下,也要毫無保留地“力挺”烏克蘭。但歐洲民眾似乎已跟不上歐盟的挺烏節奏。

  2022年5月,歐盟為解決烏克蘭糧食外運問題,專門設立瞭所謂的“團結通道”,然而該通道卻逐漸演變為烏克蘭對周邊國傢進行農產品傾銷的通道,使相關歐盟國傢農民利益受損。時隔近兩年,烏對歐糧食傾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疊加《歐洲綠色協議》以及通脹加劇導致的農業成本提高,歐洲農民的抗議活動近日迎來集中爆發。

  2月24日不僅是俄烏沖突兩周年,也是2024年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農博會)的開幕日。當天,大批農民在總統馬克龍抵達農博會前強行闖入會場,抗議歐盟的環保政策以及廉價進口農產品帶來的不公平競爭。同時,也有民眾指責法國政府在援烏上揮金如土,對農民進行補助時卻極為吝嗇,“在烏克蘭問題上花費瞭巨額資金,但我們卻隻能得到一些殘羹冷炙”。據法媒報道,僅在今年,法國就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30億歐元的額外軍事援助。

  客觀而言,相較於與烏克蘭臨近的中東歐及波羅的海國傢,法國農民因援烏而遭受的利益受損還相對有限,因此在波蘭等國發生的農民抗議示威活動更為激烈。2月22日,波蘭的農民聯合中東歐多國及波羅的海國傢農民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堅決抵制《歐洲綠色協議》和烏克蘭農產品的傾銷。《歐洲綠色協議》要求到2030年化學農藥和抗菌劑的使用量減少一半,化肥的使用量減少五分之一,這無疑將極大提高歐洲農民的生產成本,並削弱歐洲國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波蘭一農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擔心支出比收入還高,糧食根本賣不出去,因為糧食市場已全部被烏克蘭農產品占領”。

  在歐洲領導人組團訪烏當日,波蘭、烏克蘭兩國在農業上的矛盾進一步升級。24日,在波蘭多羅胡斯克邊境檢查站,一列貨運火車上的烏克蘭大豆被傾倒丟棄。據報道,該事件造成瞭約5噸大豆的損失。盡管近日波蘭總統杜達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波蘭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將繼續支持烏克蘭為自由而戰”,但是波蘭農民似乎並不這麼想,在過去的幾周中,波蘭農民試圖封鎖兩國邊境以抗議烏克蘭免稅農產品的流入,稱這破壞瞭當地的農業生產。

  民眾廣泛籲和平

  俄烏沖突已經邁入第三個年頭,歐洲在援烏過程中經濟增長承受瞭更多壓力,社會矛盾更易爆發,地緣安全形勢更加惡化。在這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上,“自度”本已不易,何況拿真金白銀“度人”。

  戰爭對歐洲帶來的危害早已反映在各項經濟數據上,以及歐洲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月15日,歐委會發佈經濟預測,將歐盟2024年增長預期由1.3%下調至0.9%,經濟增長勢頭遠低於預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是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之一的德國也不能幸免,隨著俄烏沖突延宕,德國國內能源價格暴漲,廣大民眾日常開銷也顯著增大,購買力明顯收縮。一傢德國酒店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電價更貴瞭,水更貴瞭,食物更貴瞭,一切都更貴瞭。”

  另一方面,雖然西方國傢領導人仍在向烏克蘭承諾將繼續制裁俄羅斯,打擊其收入來源,但不少歐洲人已經發現,原本旨在讓俄經濟陷入癱瘓的制裁已經失去瞭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俄經濟將大幅萎縮”的預測顯然沒有成為現實。在軍費開支的巨大刺激下,俄經濟增速超過瞭德國,而且其石油出口收入比沖突發生前更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思考,如此這般援烏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特別是看到以暴制暴難以實現歐洲安全後,人們反而更加期待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2月21日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隻有10%的歐洲人認為烏克蘭能夠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同時,有41%的人認為應該推動和平談判。

  事實上,歐洲民間期待和平的聲音不絕於耳。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舉行期間,上千名德國民眾在慕尼黑舉行反戰示威活動,呼籲美西方國傢停止對烏提供軍事援助,爭取早日實現停火止戰。示威者表示,部分西方國傢執意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其目的是通過戰爭為自己牟利。“我們希望通過抗議呼籲慕安會的(西方國傢)與會人員擺脫軍事思維和手段,用和平思維來解決沖突。”一名示威者道出瞭反戰民眾的心聲。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