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更多金融資源向中小微企業等傾斜。

  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力量。2023年7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同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國傢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專門政策,圍繞服務民營經濟,從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優化涉企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在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部門具體指導下,銀行、保險等金融主體服務民營經濟的能力明顯增強,配套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措施不斷豐富。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合計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餘額合計約2.7萬億元;截至2023年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合計達到67.1萬億元,較2018年6月末增長107%。面對新任務、新形勢,加強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構建長效機制。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更多金融資源向中小微企業等傾斜。圍繞這些領域,下一步需要細化支持民營經濟“1+N”政策的具體措施,加大引導金融機構深化服務民營經濟體制機制改革。

  發揮穩就業增稅收作用

  民營經濟的行業領域涉獵較廣、企業數量多,既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具有較強的市場化特性和周期性。於民營企業自身而言,不但要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新趨勢,加大新舊動能轉換,尋求新的增長點,而且要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以發揮其在穩定就業、增加稅收和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短期來看,不少民營企業受到產業升級等影響而成為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的代表,企業經營受到內外環境復雜變化帶來的負面沖擊,最終遭遇市場優勝劣汰。但是,也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發力新賽道,實現“彎道超車”,例如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以及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新興領域的科創企業,也有傳統企業通過加大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而提升生產效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總體而言,民營經濟發展具有自身的市場規律,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既非權宜之計,也非應急之需。因此,構建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需要堅持系統觀念,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模式迭代等,打造既契合政策導向、又匹配民營經濟需求的長效金融服務模式,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增強服務民營經濟的質效。

  一、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邏輯

  一方面,要掌握民營經濟發展周期及規律。當前,民營經濟到瞭新的階段,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比較優勢競爭加劇,這就需要民營企業善於把握形勢,適應內外環境變化,主動尋求變革。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需要把握經濟周期和發展規律,重點支持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全方位服務,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推動民營經濟從粗放式經營、規模化經營加快走向精細化經營,在全球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中把握新機遇,實現新的價值創造。反過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瞭,金融就有瞭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轉而實現正向循環。傳統的金融服務主要依賴於過去的房地產市場以及經濟發展紅利,但如今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金融體系的資產負債表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同時,民營經濟也面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新挑戰,新舊動能轉換,不可避免帶來優勝劣汰,衍生出資產質量等風險問題。金融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中不能脫離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要求金融機構要走向市場化,優化信貸等資源配置,促進金融服務效率提升,聚焦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強化不同金融主體的功能配合、機制協調和最優金融產品組合。

  把握民營經濟轉型趨勢

  另一方面,要重點把握民營經濟轉型趨勢。近年來中國民企投資活躍度有所下降,企業投資預期和信心受到內外不確定性等沖擊。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比重從2015年65%的高點回落至2023年6月的52%左右;同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連續數月降至負數。可以從內外兩個維度加以解釋:國內方面,中國的整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趨於飽和期,總體增速在放緩,同時中國經濟增長從中高速轉為中速增長,部分產能過剩及無效投資較多,民間投資需求下降;國際層面,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導致國際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上升。從企業杠桿率來看,過去十年來不少民營企業加杠桿、高負債經營,追求多元化,而且企業金融化現象較為突出。研究顯示,2019年非國有企業總體金融化水平提高至8.9%,超過國有企業的8.2%。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2008年6月至2023年6月,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從94.2%上升至166%,增幅為76.2%;同期中國私人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從112.4%上升至228%,增幅超過一倍。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的高杠桿和高債務問題值得重視。下一步民營企業亟待轉變投資理念,穩妥地化解債務風險問題,優化調整企業資產負債表結構。

  二、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需要重視的三大關鍵問題

  第一,服務民營經濟不能脫離實際,仍應堅守風險底線。金融機構要更好地服務民營經濟,重點在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讓利實體經濟,不搞脫實向虛。例如扶持中小微企業,應堅持做真普惠,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例如降低準入門檻、提高隱形費用等)僅疲於應付監管要求。近幾年中國的普惠金融發展壯大,實現政策、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主體的多贏局面。如果一味追求績效指標,將遺留大量風險問題。因此,服務民營經濟也不能脫離實際,既要以政策為根本遵循,按照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服務好民營經濟,滿足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也要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堅守風險合規底線,以政策為價值導向,更多兼顧市場原則,既符合政策要求,也脗合金融風險標準。

  第二,民營企業數量及細分行業較多,應註重政策差異。面對規模數量龐大、多種多樣的民營經濟類型,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政策,更需要因區域、因行業以及因企業而不斷健全金融服務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一竿子插到底”的金融服務模式。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大重點就在於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金融資源,發揮好金融主體的功能作用,防止出現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服務對象不公平等現象。現實情況是金融機構往往追求規模效應,以批量方式服務民營經濟,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而較少考慮企業生命周期和行業發展特征,或導致一些金融資源被浪費或者擱置,例如過度授信、品種不匹配等問題。因此,服務民營經濟,需要考慮企業和行業差異,註重發揮區域銀行以及其他金融主體的作用。

  第三,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匹配資產負債結構。民營經濟所涉獵的行業和領域極為豐富,民營企業類似和大小規模差異巨大,如何建構與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網絡匹配的資產負債結構是關鍵。重點需要把握兩個要素:其一,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更多的體現為小規模經營、特色經營,總體上資產質量偏弱,極易受到外部形勢和發展環境影響,對利率等較為敏感,短期流動性要求更高,需要比較靈活、小額和高頻的信貸支持工具,而且借貸成本相對較低。其二,大中型民營企業往往具備比較穩健的經營現金流,財務狀況比較好,但也容易受到行業政策和金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周期性突出、借款周期較長的行業,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相對突出,亟待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資工具,緩釋風險的同時,能夠實現量價平衡,從而避免因流動性不足而導致的財務危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