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黑色暴雨令到停車場被淹浸,車主損失慘重。

  2021年10月,香港迎來首隻以巨災債券形式發行的保險相連證券(ILS);今年3月,世界銀行發行瞭3.5億美元巨災債,是本港首筆上市的ILS。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亞洲天災保障缺口高達84%,中國內地缺口估計更高達約90%,但亞洲區發行ILS的地區隻有香港,可見潛力巨大。他指出,香港具備條件成為保險相連證券(ILS)中心,但先要解決缺乏數據來源及風險模型的兩大痛點。\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黃裕慶 李耀華

  由2021年至今,香港合共發行瞭四隻巨災債,涉及資金總共5.6億美元。張雲正指出:“現時全球天災保障缺口約56%,亞洲缺口約84%,中國內地缺口估計更高達約90%。如今年河南水災,基本上隻有6%是保險公司保障。”他表示,亞洲的保障缺口相比發達國傢特別大,GDP增長越快的國傢,它的保險滲透率越低。

  張雲正:港優勢得天獨厚

  張雲正分析稱,規模較大的ILS發行地,全都是發達國傢,亞洲隻有香港及新加坡。ILS越來越普遍,但在亞洲地區卻甚少發行,故每當出現天災時,對亞洲經濟的損害亦愈大。事實上,過去十年極端天氣的出現愈來愈頻繁,縮減保障缺口已是迫在眉睫,而香港正好捉緊瞭機遇。

  “香港是亞洲區內國際化程度最高、資本市場流動性最高及金融基建最好的金融中心,加上香港背靠內地巨大風險池,這兩大優勢均是其他地方很難覆製的,香港要好好利用。”他表示,香港要發展ILS中心,可謂得天獨厚,具有巨大風險池、強大資本市場、政府支持及完善金融基建等優勢,欠缺的是相關專業人才、數據來源及風險分析模型。

  張雲正坦言,三大痛點中,最不擔心是人才問題。“人才不太擔心,隻要我們有生意、有前景,人才就會來。數據來源及風險模型分析是最重要的,亦是香港要發展ILS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數據來源方面,他指出,創科局與國傢網信辦早前簽署瞭合作備忘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工作。“我們會與孫東局長溝通,看看是不是在氣候資訊數據交流方面,可以做快一點。”

  發展自己的風險模型

  “當我們有瞭數據之後,下一步就可以發展自己的風險模型。現在國際投資者認可的數據風險模型機構隻有兩傢,都是美國公司。但現時地緣政治復雜,若這些機構能與港合作在港成立合營公司做風險模型,又或給予香港認可,那麼當發行ILS時,國際投資者就會有信心。”他續稱,香港其實有很多大學在做氣候分析,隻是有關氣候分析和風險分析不同,氣候分析隻分析可能出現的天災,卻沒有分析對經濟造成的損失,是以中間有缺口。他透露,之後會與大學合作,希望計算天災後對經濟及保險的損失。

  張雲正認為,未來香港要做的有四方面,一是培育及吸引人才;二是教育投資者,特別是讓亞太區和內地的投資者認識ILS;三是要擴大ILS的產品種類;四是擴大發行者范圍。他表示,很有信心過去四次巨災債的發行者會再次來港發行巨災債,而未來會來港發行ILS的發行者可參與綠債的發行。他相信未來會來港發行ILS的有三大類,一是國際發行者,如世界銀行、亞投行;二是內地省市政府;三是國際保險金融機構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