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灣區內城市各有優勢,香港的優勢產業包括金融、貿易、物流等。

  疫情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恢復活力,國傢整體經濟穩定向好。隨著內地與香港恢復免檢疫通關,人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加速運轉,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帶動區域以至內地經濟的蓬勃生機。

  坐擁87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近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推動三地融通共贏,關鍵是註重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有機結合,著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能力,加速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協同創新中,打造全球第一灣區。

  大灣區內的11個城市各有優勢,其中,香港核心優勢產業主要包括金融、貿易、物流、房地產、零售及專業服務,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澳門則主力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目標是通過旅遊帶動批發、零售、商貿、中醫藥、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多元行業發展,在大灣區擔當重要門戶角色;廣東省憑借傳統制造業累積的資本、人力資源、管理和營運經驗,率先成功轉向高新技術及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發展。

  大灣區擁有龐大市場,產業基礎強大,創新氛圍活躍,金融服務業發達,經濟互補性強,人才資源豐富,可以說是結合瞭紐約灣區和三藩市灣區的優勢,是全球矚目、正在快速崛起的經濟新力量,應為國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發揮好“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用”的多重橋頭堡作用。

  綠色金融大有可為

  在新經濟新動能的大前提下,筆者認為大灣區可以重點圍繞綠色金融、數字經濟雙轉型的升級發展,強化大灣區的“橋頭堡”功能、發揮“橋頭堡”的作用。筆者有兩方面建議:一是在“雙碳”目標下,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大灣區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

  首先,鼓勵企業設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規劃行動計劃。一方面,大灣區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雙碳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減碳計劃和融資計劃。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在這一關鍵舉措上可發揮主導作用,協助企業設定目標、披露相關資訊等。

  其次,低碳和綠色轉型需要龐大資金和長時間的投入,香港可繼續發揮其亞洲首選的綠色金融樞紐角色。單是2022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達805億美元創新高。當中,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占亞洲市場的35%。除瞭大型綠色融資專案,其他金融產品和工具多種多樣,包括開發創新保險產品、綠色貸款、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等等。

  最後,綠色金融領域當中不得不提發展綠色金融科技,全球氣候暖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近年頻繁出現,令大傢對應對以至減緩氣候變暖影響的議題及方案都非常關心,這股風向亦對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行業資料顯示,綠色金融科技在2021年,在全球各市場吸納的投資總額是14億歐元,占所有金融科技開發投資額的52%。筆者相信以大灣區的實力、資源和人才,我們可以為世界打造更成功的綠色經濟案例。

  數字經濟互聯互通

  二是加速“數字經濟”建設,促進粵港澳三地高品質融合發展。

  除低碳綠色轉型,數字轉型是全球一流灣區建設的又一攻堅課題。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路徑,是秉承“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築牢灣區橋頭堡功能的重要手段。

  國傢網信辦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而廣東省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在2022年達6.41萬億元。

  大灣區具備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下一步如何推進數字經濟的實踐路線圖?其一,在大灣區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實現免費高速無線網絡全覆蓋,為增加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創造條件。其二,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及專業服務等領域,推動電子簽章憑證互認工作,推廣電子簽名互認證書的應用,為大眾和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數字經濟活動。

  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綠色、開放、創新是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建設貿易強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大灣區要發揮好“綠色轉型”、“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橋頭堡作用,積極順應全球可持續發展新要求和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依托綠色金融、數字經濟雙輪驅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貿易綠色化、數碼化水平,增強貿易發展新動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