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據人行等部門召開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電視會議(下稱,會議)”介紹:“今年以來,金融部門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和回升向好。”今年首7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16.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1.67萬億元,M2(廣義貨幣)、社融規模、人民幣貸款餘額等均保持較快增長。

  社會融資成本方面,會議提及,首7個月企業貸款利率為3.94%,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此外,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均高於各項貸款增速,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取得顯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受居民和企業部門信貸需求偏弱影響,7月人民幣新增信貸僅3460億元,同比少增3330億元,遠不及市場預期。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傢汪濤留意到,7月基數上雖然有所回落,但信貸增速仍小幅放緩,當月信貸疲軟一定程度與6月信貸大幅超預期後的常態化調整有關,未來政策對基建和企業部門的信貸支持仍有必要加碼。

  FOST首席經濟學傢馮建林認為,7月金融數據遜於預期,並不是因為貨幣供應量的減少,主因仍是需求偏弱。從社融數據看,大部分信貸並未流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機構內循環。

  他並指,人行本月初就談及“防止資金空轉”問題,考慮到15日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等利率的不對稱下降,“本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肯定也會順勢下降”。

  汪濤:全年信貸料增10%

  展望未來,汪濤提醒,監管層近期延長瞭對房地產行業的金融支持措施,未來數月房地產政策的進一步溫和放松有望支持房地產銷售的企穩,開發商融資、房貸等也可能有所改善。她並指,低基數效應有望支撐下半年信貸同比增速溫和反彈,理想情況下,2023年應實現超10%的信貸增速,以推動中國經濟的復蘇。

  隨著本月LPR的下降,銀行利息差將會收窄。馮建林明言,人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專欄文章提到“合理看待銀行業利潤水平”的話題,其隱含的意思是保持息差的相對穩定,“息差的明顯收窄絕非人行所樂見的情況”。鑒於此,本月LPR下降的同時,人行或同步引導存款利率的下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