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將5G、自動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和綠色環保等融入其中,以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大灣區眾多港企紛紛緊跟這一步伐,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投入大量資金和設備用於自動化升級,智能制造、物聯網應用等。有港企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盈利增長數成,更有港企欲將自身打造成全球燈塔工廠。筆者認為,新型工業化對廣大港企無疑是一輪的的發展機遇,也與以前“三來一補”有質的飛躍。
港企智能化制造車間讓人震撼,效率實現大幅提升/ 記者 李昌鴻 攝
港企大飛躍 三來一補變身智能工廠
新型工業化是知識經濟形態下的工業化,增長方式是知識運營,知識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態化是其本質特征。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港企也紛紛加入擁抱。
改革開放以來,無數港企湧入珠三角,發展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包括電子、服裝、制鞋、玩具等,均為勞動密集型,近二十年來隨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斷地上升,加上勞工荒影響,許多港企外遷東南亞,一部分港企在堅持不斷地轉型升級,通過自動化、互聯網、物聯網和工業4.0等,令效率不斷地提升,並且將自身發展與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滿足內地和全球對綠色環保的要求。
因此,可以說,如今的港企與數十年前的港企不可同日而語,很多都是新型工業化,實現高效綠色環保發展。
由香港工業總會珠三角工業協會舉行的新型工業化成果分享會近日在惠州舉行,許多港企紛紛展示瞭工業自動化成果,筆者現場在一傢港企工廠看到,其兩輛自動化AGV(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小車不停地來回運送機器五金部件進行加工,車間人員從以前的100多人大幅縮減至10人,機器比人效率大幅提高瞭三成以上。
同樣,筆者瞭解到,嘉瑞國際惠州嘉瑞科技園大力拓展工業4.0,僅用瞭15個月就成功轉型,成為大灣區第一傢獲得工業4.0 1i成熟度等級認可的企業,通過傳感器、自動上下料機器人與加工中心協作,將打磨好的筆記本外殼通過傳送帶一個個送出。由於效率大幅提升,員工數量也從以前高峰期的6000人左右降至目前的3000人左右。
許多港企老板和高管如今追求的是先進制造和科技創新,有的老板盡管已經六七十歲瞭,其發展理念與數十年前已經截然不同,表明其雖然年齡大瞭,但是早已與時俱進瞭,
不過,也有的不少港企在發展新型工業化過程中面臨資金、人才等問題和挑戰,這就需要引起行業協會和當地政府關註,通過溝通和咨詢,提供融資支持等。
筆者認為,無論大灣區港企還是本地企業等,發展新型工業化投入資金巨大、並且需要專業化的人才操作先進的設備,這些均需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關註,積極助力企業發展和升級,這樣才可以與當地形成雙贏,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