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矽谷銀行及瑞士信貸集團(圖)流動性危機,對美歐金融產生難以預料的風險。

  美歐金融系統正面臨新一輪穩定性測試。從矽谷銀行倒閉到瑞士信貸集團流動性危機,美歐金融風險同頻共振,未來走向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金融監管部門救助措施的有效性;二是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節奏變化。短期看,美歐金融監管系統仍有比較充足的工具箱,流動性支持充馀,總體金融風險可控。中長期看,本輪金融危機並非突發,而是過去3年全球金融環境急劇變化、貨幣政策激進轉向共同作用的結果,潛藏更大的風險。

  未來如果美歐局部金融風險持續發酵或擴散,不排除誘發局部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可能會超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預期。美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認為,更不平衡的全球復蘇增加瞭負面的溢出效應,以及全球投資者持續縮減到核心市場的風險。因此,此輪美歐局部銀行業危機事件不僅將重塑當地銀行系統,而且美歐金融監管體系將面臨持續的、強度更大的壓力測試。

一、美歐銀行能否通過壓力測試?

積極因素:

1、主要大型銀行監管指標提高,總體穩健性增強。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於2010年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針對銀行業實施強監管,重點對大型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等監管標準,對公司治理、股東責任等提出更高要求。得益於美歐央行寬松貨幣政策(大規模貨幣供應+低利率)支撐,美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美國銀行業總體經營表現較好。2020年以來,美歐主要大型銀行加快實施分拆部門、出售非核心資產、裁員及資產重組等,緩解銀行業經營虧損風險上升的壓力,強化經營主業,增強經營韌勁。前期美歐主要銀行的經營能力增強,大部分銀行都通過瞭壓力測試。美國存款保險公司(FDIC)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美國銀行和存款機構一級風險資本和基於風險的總資本分別按年增加20.8%、15.2%。總體來看,美歐銀行系統仍相對穩健。

  2、金融監管部門風險處置經驗豐富,救助工具相對充足。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歐金融監管部門創設瞭眾多危機救助工具,提供超過1100億美元的支持,以此挽救不少大型銀行和保險機構,並促成多傢大型銀行和保險的並購重組。目前,美聯儲推出瞭銀行期限融資工具(BTFP),作為“無上限”的流動性支持工具,完全能夠覆蓋金融機構所持有債券因浮虧所導致的流動性缺口。瑞士央行也表明將提供超過500億瑞士法郎救助支持,瑞銀集團也同意收購瑞士信貸。本輪美歐金融監管部門的救助措施出手果斷且高效,將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

金融監管救助引發爭議

消極因素:

  1、緊縮政策轉向持續承壓,貨幣政策滯後效應將凸顯。短期內美歐金融監管部門仍會提供救助支持,竭力阻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但這些救助計劃是否能夠覆蓋未來更大規模的流動性風險敞口仍存在不確定性。美歐高通脹持續承壓,貨幣政策調整壓力劇增,緊縮的貨幣政策環境將改變美歐過去十馀年的資產負債結構。大型銀行或許能夠暫時通過資產債務重組緩解危機,而中小型銀行修復資產負債表的能力有限,很難扭轉期限錯配和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頹勢,破產倒閉將可能難以避免。

  2、金融監管救助存在道德風險,可能引發金融監管爭議。2016年後美國華爾街加大國會遊說,意圖呼籲放松金融監管,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經濟增長、監管救濟和消費者保護法案》,解除瞭《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強化審慎標準(EPS)的規則,大范圍放松金融監管。矽谷銀行的個案反映出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中小型銀行監管存在缺陷,本輪救助行動已經引發公眾廣泛質疑。歐洲方面,雖然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士信貸,卻導致瑞信發行的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被完全減記,從而引發外界爭議。

二、美歐銀行業風險溢出影響

  其一,局部金融風險將導致全球流動性更加收緊。2022年3月至今,美聯儲、歐洲央行已累計加息幅度分別達到4.75厘和3.5厘,全球市場動蕩,引發資產價格高波動。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危機的爆發,不僅加劇瞭原本緊縮的流動性環境,融資成本再度上升,而且區域性銀行擠兌和信用違約風險將可能加速暴露,修復資產負債表成為金融機構自救的重要選項。總體來看,盡管美歐金融監管部門提供瞭部分流動性支持,但短期內突發的局部金融風險已經造成全球流動性更加趨緊,預計未來類似矽谷銀行或瑞士信貸的金融機構仍存在爆發短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美歐金融監管機構將為此付出更大代價,屆時救助效力和救助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避險情緒升溫 人幣受捧

  其二,全球市場避險情緒走高將加快資產配置重構。隨著美歐兩大代表性銀行危機事件的爆發,全球市場避險情緒明顯高漲。從三個維度來看:一是全球金融系統將作出更多應急反應,防止流動性風險,部分大型銀行將通過低價收購等方式參與區域性中小銀行風險處置,而原投資者將被迫折價出售資產;二是以加密貨幣等為代表的高風險投資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投機風潮,有關衍生品交易規模將擴大,應警惕其中的投機風險;三是長期穩定的低估值資產將可能出現配置熱潮,安全資產將變得更加稀缺,以避險為主的黃金以及重要商品價格將可能走高,日圓、人民幣等配置需求將增強。需要關註的是,目前的全球市場高波動和資產價格重估仍存在調整壓力,應給予謹慎配置。

三、前景與展望

  美歐銀行業局部金融風險將面臨嚴峻考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歐大型商業銀行穩健性較強,但德意志銀行等系統性重要銀行長期存在經營問題。美國的中小型銀行面臨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債券投資比重過高、現金短缺等突出問題,潛藏局部金融風險隱患。未來美歐金融監管部門能否有效化解銀行業危機,需要考慮兩大假設:一是金融監管有效性和風險處置覆蓋面。假設美歐金融監管機構風險處置和化解順利且高效,預計將能夠阻止風險擴散。二是貨幣政策轉向。假設美歐央行在減緩加息節奏的同時,暫停“縮表”(QT)進程,大規模增加應急救助,將緩解流動性問題。

  筆者預計美歐金融監管機構仍堅持相機抉擇,依據形勢變化而作出調整。值得警惕的是,本輪美歐局部銀行業金融風險即便得以化解,未來仍有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現,主因在於“高利率、高債務和高通脹”三大問題待解,美歐貨幣政策的轉向將是漫長的過程,加息仍在進行,“縮表”雖“騎虎難下”,但遲早會到來,可能會刺破潛在金融風險泡沫。

  新興國傢需要加強系統內銀行壓力測試。2008年後亞洲、拉美等新興國傢普遍加快金融監管改革,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標準。比較來看,經濟復蘇增長預期較好、銀行系統經營較穩健的新興國傢面臨的負面沖擊可能相對較小,擁有比較充足的流動性,不大可能受到美歐局部金融風險影響。但部分中小型新興國傢的金融穩定性將可能遭遇嚴峻挑戰,特別是過去兩年加息過快、過高的新興國傢,國內利率偏高,融資條件緊張,國際融資成本走高,融資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前期大部分新興國傢利率上升至歷史高點,潛在債務風險擴大,銀行業盈利空間將收窄。對此,一方面需要加強系統內重要銀行壓力測試,關註區域中小銀行潛在風險,適度提高重要金融監管指標,加快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加現金流動性;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穩健經營,收縮或減少不必要的金融創新業務,加大關註境外市場波動風險,減少外匯風險敞口,加強境外業務風險管理,防范外溢風險沖擊,維護金融系統穩定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