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6月3日電(記者 謝藝觀)買車,給你“錢”;買房,給你“錢”;買傢電,給你“錢”……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推出的一攬子促消費政策,隻為讓你走出傢門去消費。
中央、地方密集出臺措施促消費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今年一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4%,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同時,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中等收入群體人口超4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消費增長空間巨大。
但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特別是接觸型消費恢復較慢。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6916億元,下降8.4%。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提振消費,重拾經濟活力,迫在眉睫。為此,中央近期多次為消費“發聲”。
繼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後,近日國務院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再提出,穩定增加汽車、傢電等大宗消費。
工信部最近召開的會議也要求,促進汽車、傢電等大宗商品消費。
地方亦密集出臺措施“促消費”。如,廣東出臺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幹措施,鼓勵汽車、傢電消費,活躍零售、餐飲等消費;吉林出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若幹措施;海南出臺促進消費八條措施推動消費回升。
汽車、傢電成本輪“促消費”重點
梳理中央和地方政策發現,汽車成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一大著力點。
《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關於開展2022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關於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僅5月31日,中央層面多部門就接連公佈利好汽車消費若幹措施。
上海、廣東、湖北、山東、海南等多省市也“大手筆”鼓勵人們購車,措施包括以舊換新、財政補貼、發放消費券等。
如,上海在2022年12月31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註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並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廣東省省級財政資金也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給予新能源汽車綜合使用補貼8000元/輛,活動期限為5月1日至6月30日。
汽車以外,傢電是這波促消費政策的另一大著力點。
山東6月發放2億元傢電消費券,隻為推動傢電消費市場加快回暖;深圳在5月至8月期間,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傢用電器,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人累計最高2000元。
“中央、地方穩經濟大盤,給經濟‘輸血’,錢花在哪?需要看帶來的‘乘數效應’。”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中新財經記者表示,傢電、汽車產業鏈較長,能帶動鋼鐵、化工、電子、基建等一系列上下遊產業發展,還能進一步解決就業,因此此次將促消費重點放在瞭這裡。
“相較2020年,本輪促消費力度或更大,加大瞭對汽車、傢電等耐用品消費刺激。”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傢趙偉表示,時隔五年,中央再度出臺汽車購置稅減免相關措施,階段性減征規模600億元。相較地方促消費,全國層面促消費政策對相關消費的提振更為顯著、持續時間更長。
消費券、數字人民幣,你領到瞭嗎?
為發揮“乘數效應”,消費券成為瞭多地政府“不約而同”的選擇。據媒體統計,今年前4個月,四川、陜西、天津等20個省市先後發放總額逾34億元的消費券。
從發放消費券的省市消費表現看,杠桿撬動作用明顯。據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數據,截至5月7日,在今年這輪促消費中,廣東累計投放涉及金額6.07億元的政府消費券,撬動消費交易35.81億元。
5月份以來,為盡快擴內需,多地繼續啟動消費券發放工作,除瞭汽車、傢電等領域,餐飲零售、文旅體育等領域也是消費券發放重點。
如,貴州於5月30日啟動的“多彩貴州·助商惠民”消費券發放活動,分10個批次向貴州省內外消費者發放零售文體和餐飲兩大類消費券,共計1.4億元;湖北6月發放的首輪電子消費券,包括商場券、超市券、餐飲券三種類型。
無錫市惠山區則將消費券與買房聯動起來,購房人憑5月1日—5月31日期間在惠山區域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商品房買賣網簽備案合同,政府給予每戶1—2萬元惠民購物消費券。
考慮到線上消費需求,多地也通過線上平臺發放消費券。深圳近期就通過美團、京東平臺陸續向在深市民發放4億元購物消費券、6000萬元餐飲消費券、1000萬元文體旅遊消費券。
除瞭廣泛使用消費券,在近期多地促消費舉措中,數字人民幣的“身影”頻現。
5月30日起,深圳通過美團平臺發放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為鼓勵消費、擴大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雄安新區也在傢電、傢具、餐飲、商超四大重點領域面向新區群眾發放數字人民幣滿減紅包,活動首期統籌5000餘萬元資金。
數字人民幣紅包亦在發揮杠桿作用。海南“助商惠民 樂享海南”免稅購物優惠活動,在約一周的時間裡,接近9000人使用數字人民幣滿減優惠約274萬元,直接帶動免稅購物3236萬元。
華泰證券分析師梅昕認為,消費券的發放,在短期提振需求同時,有利於從源動力上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盤活企業運作,緩解現金流壓力,促成正循環機制。
“雖然發放消費券、數字人民幣紅包等,短時間內能提振消費,但僅靠這些還不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告訴記者,還需要財政、金融政策相配合。同時,保護生產主體和市場主體,增強消費者、企業傢和銀行傢信心,推動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隻有全局性地推進,才能真正恢復經濟活力。(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