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季。一方面,今年內地高考人數創歷史新高,近1300萬考生奔赴考場,這也意味著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壓力空前。另一方面,GPT對傳統教育及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正逐步顯現,大學也需要考量如何適應人工智能新時代。

  目前內地高校還未對各類AI工具的使用做出清晰指引。但今年早些時候,香港大學就曾去信學生,明言校方禁止在課堂、功課和其他評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若學生需使用則要事先取得課堂講師書面許可,否則當作抄襲處理。無獨有偶,紐約教育局也曾因為擔心“GPT對學生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限制在紐約市公立學校的網絡上使用ChatGPT。

  然而,以GPT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AI技術,對生活工作學習的滲透可謂是方方面面,校方無法有效阻止學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最為務實的做法,其實是調整原有的教學方式與考評體系。

  譬如,東亞國傢普遍采用“應試教育”模式(Exam-Oriented Education)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都極強,過去都是通過死記硬背、拼命刷題取得更高的分數。但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遠超人類,特別GPT-4又具備瞭聯網功能,在應試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在此趨勢下,“回答問題”已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黃金標準,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變得更加重要。當然,這也對老師提出瞭更高要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要增加對創新能力的訓練。簡單來說,就是從學“做題套路”到學“發散思維”。

  事實上,當下的美國考評體系正在發生轉變。從外媒報道來看,不少大學都在增加面試環節的比重,從而規避GPT因素去考察個人能力。

  此外,由於企業都在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大學必須培養學生掌握AI工具的能力,以增加後者的職場競爭力。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4月份曾公佈一份調查報告,在接受訪問的803傢企業中,約有75%的企業預計將在五年內采用AI技術。

  該報告預測,由於AI技術的快速迭代,至2027年全球將新增6900萬份工作,同期會有8300萬份工作消失,即淨減少1400萬份工作,相當於全球目前就業崗位下降2%。

  因此,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慎重考慮,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目前來看,GPT的普及將減少2600萬個資料輸入及行政方面的工作崗位,包括收銀員、售票員、數據輸入和會計等職業。與此同時,企業需要額外雇用員工使用並管理AI工具,其中涉及數據分析師、科學傢、機器學習技術專傢、網絡安全專傢等領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