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共和銀行被接管 兩個月內三傢區域性銀行倒閉
美國銀行業為何拉響“紅色警報”
陷入困境的美國第一共和銀行近日被加利福尼亞州亞洲金融保護和創新局關閉,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並將其所有存款和大部分資產出售給摩根大通。
除受業務“爆雷”、儲戶集中擠兌等影響外,美聯儲持續加息是導致第一共和銀行倒閉的又一因素。
近期,美國第一共和銀行被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並出售給摩根大通,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這也是自今年3月份矽谷銀行、簽名銀行倒閉後,第三傢倒閉的美國區域性銀行。隨著市場信心降至冰點,美國多傢區域性銀行股價出現暴跌,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持續蔓延。
美國銀行危機出現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共和銀行轟然倒下,是危機的尾聲,還是升級的前兆?這場危機將走向何方?記者就此采訪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員劉典。
300億美元難救遭遇“踩踏式”擠兌的第一共和銀行
記者:與矽谷銀行的“猝死”不同,第一共和銀行在“倒下”前曾勉力支撐瞭兩個多月,但仍難逃被關閉的命運。與矽谷銀行相比,第一共和銀行有何不同之處?多方協調急救之下,為何還是走向崩盤?
劉典:矽谷銀行與第一共和銀行的共同點,是都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都不算歷史悠久的銀行,其目標都是針對大客戶,近些年的業績也都不錯。區別在於,矽谷銀行主要服務的客戶是以矽谷為主的初創公司,而第一共和銀行主要的目標客戶是高凈值人士。兩傢銀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也有不同。矽谷銀行對於市場的定位不同於傳統的商業銀行,把目光轉向科技型創業企業,而第一共和銀行的商業模式則更加傳統。從第一共和銀行的報表上就能看出,占銀行總資產第一的是高達316億美元的證券投資業務,第二則是行業貸款,其中以房地產和建築貸款的業務為主,占比80%。
問題在於,第一共和銀行的主要儲戶看似並不像矽谷銀行的主要儲戶——初創公司那麼需要現金流,但隨著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等一眾銀行倒閉之後引發的劇烈連鎖反應,其它各銀行的儲戶也開始擔心他們的錢會“打水漂”,因而在3月產生瞭一次巨大的擠兌潮。同時,近期房地產板塊在美國也面臨著價值暴跌,很多金融企業面臨破產,銀行的投入隨之無法收回。
為瞭防止第一共和銀行倒閉導致擠兌蔓延,摩根大通等11傢大型銀行伸出援手,向第一共和銀行註入300億美元存款,希望能幫它“止血”,平息外界對該行資金實力的擔憂。
殘酷的是,此次的擠兌是“踩踏式”的,尤其是這些服務於大額儲戶的銀行。這些大額儲戶在銀行的存款數量可觀,由於美聯儲的極速加息,錢放在銀行裡已經不再能靠利息賺錢,這導致整個美國的區域性中小銀行都面臨著擠兌的風險。事實上,今年4月第一共和銀行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由於客戶在矽谷銀行倒閉後紛紛撤資,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在第一季度減少瞭40.8%。如果剔除此前的300億美元救助,第一共和銀行一季度實際流失存款超過千億美元。
因此,美聯儲的高利息,加之自傢業務的各種“爆雷”,又趕上之前幾傢銀行倒閉後,輿論不斷渲染的倒閉風險,再伴隨著“踩踏式”的擠兌潮,讓第一共和銀行最終倒下。
近年來美國連續變動的貨幣政策是導致本次銀行業危機的最主要因素
記者:這次美國銀行業危機為什麼集中在區域性銀行?危機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劉典:區域性銀行,指在一個特定地區或地理范圍內從事銀行業務的銀行。這些銀行業務規模相對較小,通常隻在某一個地區或特定群體中提供服務。與之相對應的,是如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公司這類,擁有全球化經營和批發的中心銀行。區域性銀行深耕某一地區或某一領域,理論上隻要這一地區或領域在發展,該銀行也必然比中心銀行更具有商業優勢。但同樣的,更大的利益也伴隨著更大的風險,單一的領域和地區造成其風險往往與之深度綁定。而在危機發生後,大量存款人往往因擔憂損失,紛紛把資金從中小銀行轉入“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導致更容易出現擠兌。
今年3月份開始的美國銀行倒閉危機始於矽谷銀行,但不會終於第一共和銀行。任何一傢銀行的倒閉都不太可能是單一因素導致的。從宏觀角度看,美國近幾年連續變動的貨幣政策是一系列銀行倒閉案的最重要因素。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瞭美國政府的正常規劃。疫情前兩年,美聯儲采取的“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帶來流動性“大放水”,大量的資金以近乎“零成本”的狀態湧入美國各行各業,結果就是各大銀行都湧入瞭大量的資金。銀行這一行業,錢拿在手裡是不值錢的,還得給儲戶利息,因此必須讓錢流動起來。雖然矽谷銀行“爆雷”的原因非常復雜,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在2022年前,該銀行用大量資金買瞭大量相對低息的資產,而在美聯儲的激進加息之下,這些本應該用來賺錢的債券資產反而變成瞭虧損。第一共和銀行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即“錢放在銀行反而不值錢”。
不過,壓死這些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致的——儲戶失去信心。這一部分的理由看似最不理性,但往往是最致命的。“踩踏式”擠兌,讓本有可能被續一命的銀行直接被“拔下氧氣管”。這裡有儲戶自身的原因,但也和當前發達的互聯網有關。信息傳遞快,再加上輿論的添油加醋,不理性的儲戶跑瞭,理性的儲戶判斷出絕大多數人會不理性,也一起跑瞭。結局就是區域性銀行多米諾骨牌式的倒下。
美國本輪銀行業動蕩並未結束
記者:截至目前,美國大型銀行並未傳遞出受這場動蕩波及的信號。第一共和銀行的倒閉,是意味著美國本輪銀行業動蕩告一段落,還是更大危機的序幕?
劉典:美國大型銀行暫時沒有傳遞出受這場動蕩波及的信號,不意味著本輪銀行業動蕩即將結束。從歷史上看,銀行業危機常常具有持續、波及范圍廣等特點。此次危機隻是銀行業動蕩的序幕。
一方面,區域性銀行的擠兌危機仍在繼續。上周,美國西太平洋合眾銀行發佈的報告顯示,該行此前一周存款大幅流出,打算在第二季度完成戰略資產出售,以改善流動性和資本充足率。這導致其股價盤中暴跌逾20%。同時,其他地區性銀行股也紛紛走低。
另一方面,大型銀行壓力也不小。3月份,摩根大通等11傢大型銀行向第一共和銀行註入300億美元存款,既是希望幫助其“止血”,也是怕引發連鎖反應,“引火上身”。但最終,“接盤俠”還是摩根大通,不得不以10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瞭第一共和銀行。
先前我們分析這一系列銀行倒閉案雖然各有原因,但核心問題是美國近幾年劇烈變動的金融政策。而在美國金融政策的背後,則是美國國傢自身面臨的一些問題。制造業緊縮、通貨膨脹高企、經濟下行,尤其是最近連續有國傢爆出“去美元化”的消息,美國銀行業本次危機早已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未來能否順利解決這一危機,我個人認為情況並不樂觀,還要看美國各方的努力。
記者:隨著區域性銀行的接連倒閉,美國銀行貸款標準進一步收緊。近日,美聯儲最新發佈的報告警告稱,美國開始出現信貸緊縮情況,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如何理解美聯儲的這一警告?
劉典:信貸緊縮與美國經濟的衰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信貸緊縮會導致市場上資金短缺,進而抑制企業和消費者的投資、消費活動。如果信貸緊縮持續加劇,必將引發經濟衰退。
由於銀行業是美國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近期美國銀行業的危機已經引發瞭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未來的擔憂。如果此種信貸緊縮的趨勢得不到調節,那麼美國經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會引發一場更大的經濟危機。我認為,美國經濟已經拉響瞭“紅色警報”,如果不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這一危機將極有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美國銀行業的下一波危機,來源極有可能是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
記者:有關人士指出,銀行業危機也有可能蔓延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近期,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美國的商業房地產市場可能正在醞釀一場風暴,隨著房地產價格下跌,美國銀行充斥著“壞賬”。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劉典:第一共和銀行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目前來看,美國銀行業的下一波危機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來源極有可能是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摩根大通私人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最令人擔憂的是銀行業對商業地產的敞口,尤其是辦公樓。“與大銀行相比,小銀行持有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是大銀行的數倍。”該報告顯示:“在這批小銀行中,商業房地產貸款占資產的28.7%,而大銀行僅為6.5%。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貸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將需要在未來幾年進行再融資,這會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加劇借款人的困難。”
疫情發生後,遠程辦公趨勢令美國商業地產陷入螺旋式下降,寫字樓的空置率異常高並且價格疲軟,一些寫字樓甚至面臨成為“僵屍樓”的風險,財務可行性迅速下滑。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美寫字樓空置率為12.5%,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2010年的水平相當。這一現象如果繼續惡化,將會對整個經濟領域產生嚴重影響。近期美國實體經濟的衰退跡象明顯,如果加之銀行業動蕩進一步蔓延,美國經濟將是風險加劇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目前,美國已經推出瞭政策和措施來應對此類問題,但是否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待觀察。
記者:如果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發酵,是否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影響?
劉典:此前,美國銀行業已經受到瞭新冠疫情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許多企業和個人貸款無法償還,導致銀行出現大規模負債。為瞭應對這一局面,美聯儲不得不降低利率並提供巨額救助,但仍然無法避免許多小規模銀行的倒閉。
美國銀行業的危機已經開始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一方面,隨著這一事件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一些投資者開始逐漸削減對美國銀行產業的投資。另一方面,如果其他區域性銀行也遇到類似的問題,那麼全球銀行業鏈條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都將會增加。值得註意的是,今年4月,美聯儲公佈的3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受近期銀行業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衰退。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困境將對全球帶來明顯溢出效應,無疑將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首先,監測金融市場的波動情況,關註銀行業最新的政策和數據變化。其次,帶著開放的態度,通過國際合作和資源共享,共同應對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問題和風險。第三,加強金融業內部的風險控制和監管機制,針對銀行業危機中出現的漏洞和問題加以解決。第四,保持對經濟的信心,加強內部和外部金融合作,協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美國銀行業危機繼續發展並向其他行業蔓延擴散的可能性並不小。需要切實做好各項準備措施,減少風險,保持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