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有助提高生育率。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措施》全方位羅列瞭多種生育支持措施,有很多亮點。本文將提出筆者的進一步建議。
在長期的生育限制政策下,“隻生一個好”、“少生快富”、“控制人口,利國利民”之類的宣傳早已深入人心,以至於中國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地位時,竟有不少人歡呼中國終於摘掉瞭這頂恥辱的帽子。這些宣傳都是基於將人口視為負擔的錯誤認知。
《措施》提到的“加強人口國情國策教育,將相關內容融入中小學、本專科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意見,因為直到今天,中國社會尤其是人口學界,對於人口與環境和發展的關系的認識還存在嚴重的誤區。例如,完全是基於偽科學論證的“中國七八億人口最好”之類的說法依然流傳甚廣。
目前各種跡象表明,中國生育率面臨著進一步下滑的壓力。雖然被疫情抑制的生育意願得以釋放,再加上龍年因素,2024年的出生人口有望小幅反彈,但之後出生人口會繼續滑坡。目前中國生育率僅有1.0左右,意味著未來30年時間裡,出生人口將減少超過一半。
以下,筆者將在《措施》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建議。
一、確定人口政策具體目標
雖然在微觀上,有關生育數量和間隔的決定應該完全由傢庭自主決定,但宏觀上,為瞭維護公共利益並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傢制定明確的人口政策目標並無不妥。在這方面,合理的政策目標是,盡快將生育率恢復到更替水平以上,以確保人口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將“預期人口”提升到並穩定在10億以上,以確保中華民族擁有能夠取得並維持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的人口基數。
“預期人口”指的是如果生育率、更替水平、平均生育年齡、預期壽命、淨移入人口等反映人口趨勢的參數在過去和將來一直維持在今年的水平不變。根據2023年的數據估算,中國的預期人口為2.55億,占世界比例僅為2.03%。如果希望未來人口維持在不低於10億的水平,那麼預期人口必須要維持在10億以上才說明政策到位。
二、生育支持政策不限孩次
直到今天,官方的生育政策表述依然停留在“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雖然現在針對四個及以上孩子已沒有任何政策限制和實質性處罰,但“三孩政策”的表述依然暗示生育更多孩子不合法。這讓一些體制內人員對於多生孩子依然膽戰心驚,各地相關部門對此也沒有一致性的解讀,而絕大部分地方政府的生育輔助政策也僅止步於三孩。
《措施》未提“三孩政策”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但筆者還是希望正式廢除“三孩政策”,並將生育支持政策不限孩次的表述明確納入正式文件。雖然現在很少人願意生育四孩以上,但上述改變對於提高中國的生育率有積極的風向標意義。
三、成立機構統籌人口發展
人口是一個國傢最基礎性的要素,也是所有公共部門和公共政策賴以存在的前提。超低生育率反映的是年輕人對未來普遍失去信心,可以認為是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最綜合性的體現。因此,有效提升生育率要求整個社會在思想觀念、法律制度、機構組織、激勵機制和硬件設施等各個方面進行結構性改變,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筆者建議在國傢層面成立高級別的中央機構來專門協調各方面的有關工作,以實施生育支持政策。
四、密切關註社會輿論動向
現在各社交平臺和自媒體上反婚反育的言論已經氾濫成災。有機構統計,在各主要社交平臺上,反對生育的評論基本都是以10比1的優勢壓倒支持生育的評論。像“不婚不育保平安”、“不生是一種善良”、“不生孩子就沒有軟肋”之類的言論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口頭禪。這種輿論氛圍已經深刻影響到年輕人的婚育觀,長期以往將嚴重危害公共利益和國傢的人口安全。
希望政府高度重視這一現象,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與社交平臺和各類媒體共同努力,培育積極的婚育觀,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
五、維持相關公共服務冗餘
讬育和教育資源的緊張是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以來,這些資源的配置,往往與孩童數量的萎縮同步甚至更快削減。這在大城市尤其突出,以至於學齡兒童占人口比例在全球墊底的中國一線城市卻面臨嚴重的入學難。
筆者建議讬育和教育資源的配置,在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原則下,保留一定的冗餘度。這樣可進一步緩解入讬和入學緊張,避免學校關閉帶來的接送困難,減輕削減教師給就業市場帶來的壓力,更可為大力鼓勵生育政策創造有利條件。
很多國傢的經驗表明小班制有益於提升教育質量。一直實行大班制的中國本早就可通過教育擴容主動實行小班制,現在孩童數量快速萎縮,可以考慮實施小班制。
六、養老制度與生育相掛鉤
低生育率的癥結是激勵機制錯位:為養育付出代價的是傢庭和個人,但受益的卻是全社會。在工業化之前,小孩長大後可直接給父母帶來經濟收益。到工業化之後,特別是在社會化養老制度下,年輕人在經濟上回報老年人主要是在社會范圍,而非傢庭內部實現。具體來說,老年人的養老積蓄在兌現時的價值,來自於工作人口創造的商品和服務。年輕人愈多,養老積蓄兌換商品和服務的能力也就愈大。在此意義上,養育更多孩子的父母對養老體系的貢獻更大,但這點現在完全沒有在養老金體系中得到體現。
筆者建議,將養老金與生育激勵掛鉤。例如,規定工作人口繳納的養老金中有一部分定向付給自己父母,還可以考慮讓養育更多子女或給子女照看孩子的父母提前退休。
七、創新社區互助育兒機制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不僅是因為養育孩子需承擔高昂的機會成本,還會擔心失去社交機會而與社會脫節。對此,筆者建議創新社區互助育兒機制。例如,由社區牽頭,讓有意向的傢長在接受培訓後,註冊成立育兒互助組織,具體可采用相對寬松且靈活的運行模式。傢長們可選擇參與互助育兒的時長,並據此獲得相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在未來用於兌換照看服務,從而減輕傢庭在育兒方面的負擔。
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對於某些相對固定的崗位,提供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這樣能解決傢長們在育兒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還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育兒經驗、拓展社交圈的平臺。
總結而言,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傢的生育率都低於更替水平,並且絕大多數發達國傢都沒能有效解決低生育率問題。筆者相信,隻要充分認識將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是必須要做到,而且愈早做到愈好,那麼中國完全可能成為第一個真正解決低生育問題的主要國傢。這是因為除瞭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而具有大力鼓勵生育所需的物質基礎外,中國還擁有兩個獨特的優勢:一是在文化上,我們是一個祭祖的民族,註重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慎終追遠;中國內部語言相通,社會主體擁有共同的文化風俗和價值認同。二是在機制上,中國有強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執行力;提升生育率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將生育支持融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至關重要。
筆者特別註意到,《措施》最後一段提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堅持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上述表述說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已被提升到瞭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盡管目前《措施》提及的措施力度遠不足以解決低生育率問題,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既然已經邁開瞭最為艱難的第一步,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在不斷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中國一定可以徹底解決低生育率問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人口基礎,進而確保民眾的幸福安康和國傢的繁榮富強。
(作者為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