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大灣區9+2”城市間不斷加深各層面的互聯互通,大傢對於“互聯互通”這個詞語的認識,可追溯至2014年及2016年滬深港通的先後開通。可以說,大灣區互聯互通始於金融。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承載著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隻要未來進一步加大區域金融融合力度,構建一體化金融體系和基礎設施,讓資源配置更為優化,效率更加提升,各地優勢互補,將能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完善灣區經濟生態圈構建

  滬深港通作為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香港市場、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A股市場的主要管道,多年來一直發展平穩,且成交越來越有活力。除瞭滬深港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年以來,包含ETF通、互換通、跨境理財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一系列互聯互通計劃,進一步加強瞭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融合。其中,ETF通能夠讓投資者輕松地進行多元化跨境資產配置,跨境理財通則讓粵港澳三地的個人投資產品得以豐富,個人投資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動得以加強。上述資金循環渠道,對於促進人民幣境外投放與回流的平衡具有積極意義。

  今年二季度以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中國證監會在4月公佈資本市場對港合作五項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范圍、將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臺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以及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在優化措施公佈之後,南向ETF通便再次迎來擴容,全部產品數量增加至241隻,其中,港股通合資格ETF有16隻,滬深股通有225隻。

  此外,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於今年4月亦分別對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進行調整,以保證市場整體信息披露的一致性;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宣佈一籃子新舉措,進一步優化互換通機制安排,包括豐富產品類型,推出與國際主流交易品種接軌的利率互換合約,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國傢外匯管理局也啟動新一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的發放,滿足境內市場配置境外資產或對外投資的合理需求。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亦有望獲有關當局進一步優化。

  一系列的優化措施,促進瞭兩地資本市場進一步協同發展,完善大灣區經濟生態圈的構建。以港資金融機構進入內地首選地之一的前海為例,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早前便引述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統計研究處指,“金融支持前海30條”自去年2月落地至今,前海三傢港資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機構開展試點額度合計已達9億美元;優化升級跨境理財通試點後,目前深圳共有6.2萬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收付金額合計370億元,占大灣區的比重分別達47.4%和44.2%。

  切實防范跨境風險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且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基建,能高效支持人民幣跨境支付和結算,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通過向大灣區居民開放更多兩地的投資產品,進一步放寬區內試點,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與融資,將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從而深化內地資本市場改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未來要持續促進大灣區金融互通發展,關鍵是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等主要政策中提出的發展藍圖,落實到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產品等實際操作的層面。其中,跨境基金結算和支付便利必然是整個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現時人民銀行推出瞭數字人民幣,香港推進數字港元,接下來大灣區應進一步探索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推動區內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

  在國傢提倡發展新質生產力之下,金融創新和高新科技成果應用相結合,加強創新金融服務水平,正正是大灣區經濟生態圈所需關註的領域。

  故此,跨境理財相關的信息安全、稅收等制度建設亦應持續完善,促進粵港澳三地之間在金融監管、支付、清算、托管、法律與會計中介服務等諸多環節的互聯互通,提升灣區內的跨境專業服務水平;並加強粵港澳金融監管合作,以建立和完善金融風險預警、防范和化解體系,切實防范跨境金融的風險,以逐步實現大灣區的資金自由、合規流通。

  (備註:何耀波為安永稅務及咨詢有限公司金融服務香港稅務主管合夥人、張秉賢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