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潛力大,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首要任務,更明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這項創新性的提出,將為高質量發展註入全新動力,也讓企業傢看到更多創新的機會,更光明的未來。
筆者認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可分兩部分來看:一是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二是相關體制機制要因地制宜。
在健全體制機制方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之路上,下一步是要構建跟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將涉及到經濟、社會、思想等方面的變革,企業在生產、思維等方面也需要推進創新性,要有深層次、系統性的改革,以加快形成能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更相宜的生產關系。
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決定》已明確瞭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方向,包括要以國傢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筆者一直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並非摒棄傳統產業,而是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中國傳統產業在規模體量、結構體系、技術水平、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都有顯著成績,隻要有效釋放傳統產業內含的新質生產力基因,就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重要支撐。
此外,《決定》提出要完善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可以說,是為瞭國傢中長期的產業發展先行佈局。近期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其增加值占國傢GDP比重已從2014年的7.6%上升至2023年的13%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潛力大,隻要在發展過程中繼續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新興產業雖然還處於萌芽時期或產業化初期,但隻要前瞻性做好佈局,探索建立完善產業培育的體系,讓企業大膽摸索,日後的高速成長值得期待。
《決定》還提出要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各類生產要素的質量提升和高效配置,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所必須的,包括人才、技術、資源、數據等等,如何整合利用及有效配置生產要素,如何讓企業傢運用這些生產要素去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技術、發現新市場,例如利用平臺資源對要素進行整合管理、分析共享,這會是在推進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過程中,企業傢們所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體制機制方面,《決定》提出要因地制宜去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是切合國情所需要。雖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基本內涵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但各地情況復雜多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絕非隻靠一哄而上,還要根據本地經濟形勢、產業特性、市場環境、功能定位等等進行細化,各地區要有先後、有輕重,不能盲目跟風,簡單地套用單一發展模式。
因地制宜,對企業傢而言也是探索新質生產力所帶來機遇時需要註意的一點。筆者認為,企業傢勇於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特質,這份不怕死的冒險精神和果敢堅毅,是探索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優秀的企業傢是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商業世界裡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別人沒看見的時候,他看見瞭;別人不敢下手的時候,他下手瞭的;別人挺不住的時候,他挺住瞭。
但如何做到走在別人前面?那就是企業傢善於發現商機的特質,他們可以在別人的抱怨或期望中找出新商機,抱怨越激烈,期望越強烈,商機就越實在。因地制宜,就是要懂得在各類抱怨或期望的聲音中,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發展,或所服務的市場最渴求的。可以預計,在國傢發展新質生產力之下,未來這類蘊藏商機的聲音隻會有增無減,找出最適合的聲音,會是企業創新的一大課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