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當前地方化債總體取得較好效果,但需要提防隱性債務風險。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總體上看,對形勢的判斷更加關註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政策基調更加積極,強調政策取向一致和改革舉措盡快落地,預計下階段將有力度更大的財政政策出臺。

  會議充分肯定瞭上半年經濟成績,同時充分估計瞭形勢的嚴峻性,不回避問題,指出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進而首次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並提出“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想要提振信心與預期,一方面靠預期管理,強化政府部門與市場的溝通,及時澄清一些誤讀及對政策的歪曲理解;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大力度甚至超預期的舉措穩定經濟,更重要的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落實法治。

  財策:推出一批增量政策

  會議提出:“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從年初看,今年的財政政策比較積極,考慮到赤字規模3.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項債3.9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以及去年發行但主要在今年使用的1萬億元增發國債,合計規模高達9.78萬億元。但由於受到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轉型期,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和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分別為-2.8%和-18.3%;同時由於優質的專項債項目逐步減少,導致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不及預期,兩本預算支出之和同比為-2.8%,因此確實有必要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短期看,可以從三個方面儲備政策:

  一是研究追加赤字增發國債,彌補土地出讓收入等下行引發的支出偏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增發的國債可以用於三個用途:1)轉貸給壓力較大的部分地方政府以緩解流動性風險,推動地方政府從應急狀態回歸常態;2)給近年來畢業的尚未就業和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及城鄉中低收入人群發放部分補貼,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和消費能力;3)投向提前儲備“十五五”規劃的重大項目,同時給予充分的項目儲備時間,避免臨時找項目引發的項目包裝、資金使用效率低的現象。

  二是加快專項債發行進度,一方面放寬專項債的使用范圍,另一方面考慮將部分專項債額度調整為一般債。未來要調整專項債的額度確定機制和分配機制,額度確定采用“項目儲備多少,發行多少專項債”的方式,分配機制向人口流入和產業支撐地傾斜。要理順國債、特別國債、地方一般債、地方專項債分別對應的資金用途,實現“辦長事花長錢,辦短事花短錢;辦全國的事花國債,辦地方的事花地方債;辦有收益的事花專項債,辦沒有收益的事花一般債。”

  三是優化“化債”政策,創造條件化解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推動地方政府從應急狀態回歸常態。融資平臺的債務積累是長期的結果,其債務化解和轉型自然不能一蹴而就,要具備一定前提條件,否則債務化解會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和上下遊債務鏈斷裂的流動性風險,政治局會議提出創造條件加快化解,實際上就是系統思維的體現。

  與4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比較,今次會議沒有談及中小機構金融風險,而是專門細化瞭資本市場的要求。一方面,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並取得一定進展,中小銀行通過發起行吸收合並、他行收購兼併等合並重組方式實現“減量提質”,抗風險能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在當前微觀主體信心不足的情況下,股市低迷的表現、不斷下降的交易熱度可能會導致悲觀預期向實體經濟蔓延。因此,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成為阻斷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悲觀情緒共振的關鍵。

  幣策:降準降息值得期待

  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在之後的新“國九條”、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均有提及,具體政策舉措主要集中在交易監管層面。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加強交易監管,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一是完善交易監管標準,從嚴處置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今年以來,證監會暫停瞭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還針對量化交易也落地瞭量化交易報告制度。相關規則調整、機制優化,旨在更好監控“異常交易”,強化股市風險綜合研判。預計未來或將進一步加大穿透式監管力度,加強對融券、量化等監管,從嚴打擊融券“繞道”減持行為,與交易頻次相關的費率或面臨不斷調整,保障市場穩定運行的同時,量化機構的生態也面臨較大轉變。

  二是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這一點或與平準基金相關,平準基金的進入條件、退出機制或進一步明晰。

  三是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將重大經濟或非經濟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評估內容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框架。今年出臺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要求所有可能幹預經濟的政策出臺前需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公平審查評估,未來發改、證監等部門的政策協調性將進一步提高,避免合成謬誤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提出:“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雖然受到內外部息差收窄和匯率的掣肘,但降準降息仍是政策的可選項。一是通過抑制銀行違規高息攬儲行為、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適當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遏制套息交易等方式,減輕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擴大政策空間。二是該降準降準、該降息降息,提振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需求。三是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加大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地方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的金融支持。

  灰犀牛:防范樓市地方債風險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地方財政緊平衡是當前經濟恢復的重要拖累項,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風險也是國內經濟面臨的兩大“灰犀牛”。會議強調:“要落實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新政策,堅持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進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實地方一攬子化債方案,創造條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

  房地產領域要做好三大任務:

  一是保交房。要滿足房地產融資的合理需求,對於行業問題引發的房企現金流問題予以適當救助支持,防止引發系統性風險;對於不合規以及自身冒進經營導致的問題根據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理,盡量減少房地產企業出險對需求的沖擊;適當調整對金融機構的考核指標,避免房地產暴雷的硬著陸。

  二是消化存量房產。限購方面,一線城市有必要進一步放松,例如放開郊區限購、全市范圍內增加購房指標;房貸方面,各地在“因城施策”的基礎上,合理調整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成本;政府收儲方面,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的支持力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推進收儲工作順利進行。

  三是優化增量住房。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更好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當前地方化債總體取得較好效果,但仍要關註並解決可能的“收縮效應”:一是部分省份付息壓力加大,舉債償還利息引發新增隱性債務的風險,導致“利息本金化”;二是重點化債區域是以省為單位劃定,導致區域內債務風險水平較低的地市和區縣的投融資同樣受到限制;三是部分重點化債省份的投資受到限制,出現投資效率下降的現象,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四是隱性債務的主體城投公司面臨多重壓力,城投轉型難度較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