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傢鐘紅表示,香港金融市場是國際資金投資內地的獨特橋梁。/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目標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意。”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傢鐘紅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已經具備成為“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諸多條件,同時,香港對於國傢建設“強大的貨幣”、“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也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展望未來,香港可以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在金融強國建設中實現更大作為。/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金融強國應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包括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鐘紅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以下五大優勢:一是背靠祖國、輻射亞太的區位優勢,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和內地資金走出去的“超級聯系人”;二是“一國兩制”、普通法、自由港等多項制度優勢;三是與金融業配套的專業服務機構與人才聚集優勢;四是交通運輸、交易場所、跨境支付結算系統等基礎設施優勢;五是金融機構積聚,股票、外匯、資管、保險等金融市場交易活躍優勢。

  “‘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鐘紅表示,香港離岸市場為中國內地資金走向世界提供國際化平臺,2023年香港股市76%的市值來自內地企業,新發非港元債券中,超過50%為人民幣計價債券;另一方面,香港金融市場亦是國際資金投資內地的獨特橋梁,目前經香港北向通流入內地股市和債市的資金分別約占內地金融市場全部境外資金的70%和67%。

  港金融業要保持高度國際化

  鐘紅表示:“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助力香港金融業發展,對於香港經濟金融發展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未來香港要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積極作為,應進一步鞏固香港金融業自由開放、國際化水平高的優勢,做好香港離岸市場與內地在岸市場的統籌協調,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發揮香港角色與作用。”

  風險管理工具多 吸引資金來港

  她建議,特區政府可從以下兩方面優化現有政策,一是持續加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制度創新。她指,今年多項優化措施推出,如2月時“跨境理財通”啟動2.0版;4月中國證監會發佈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5月相關監管部門優化“互換通”業務機制,進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未來可考慮繼續降低‘港股通’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參與門檻,便利內地增量資金投資香港,同時繼續豐富互聯互通產品種類與風險對沖工具,吸引存量內地資金留在香港。”

  二是香港要持續做好“五篇大文章”推進發展香港金融新業態新領域,傳統金融之外,香港亦在新興金融領域有所開拓。“2023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加速建成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包括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推進綠色金融應用與創新、研發綠色認證與國際標準銜接等。”她說。

  數字金融方面,鐘紅認為,今年5月香港擴大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范圍,是世界首個將快速支付系統與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相連的舉措。她建議通過加強市場培育進一步開拓金融新業態,鼓勵金融機構在科技、綠色、普惠、養老與數字金融領域拓展業務規模,由市場驅動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興業態為香港金融業提供更多發展動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