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宗表示,本港可推出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讓離岸人民幣流動起來。\大公報記者蔣去悄攝

  香港作為區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不僅是連通內地和海外的橋梁,更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擁有充裕的國際化人才儲備。中西區區議員、華潤資本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張宗相信,隻要香港能利用好這些優勢,就能在未來50年保持獨特的地位。他並建議,未來可以推出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讓離岸人民幣流動起來,為市場提供更多人民幣投資選擇。\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實習記者蔣夢宇

  根據金管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離岸人民幣存款額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亦接近1.2萬億元,是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張宗表示,在全球貿易脫鉤的大環境下,人民幣在全球貿易支付中所占的份額持續增加,其中俄羅斯、中東及東南亞使用人民幣的比例正逐漸提升。

  助力人幣國際化大有可為

  張宗認為,香港擁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有大量儲蓄沉淀,這些錢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境外流動,隨著市場規模不斷增加,乃至與在岸市場相比都占據相當大的比例時,人民幣國際化便水到渠成,屆時隻要打開在岸和離岸之間的“閘門”,該過程可能一夜之間就能實現。

  張宗並提醒,香港承擔著控制人民幣在境內外與其他貨幣轉換的角色,隻有這樣才能在保障金融安全的情況下,培養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該功能在全球范圍內具備唯一性,因此香港不僅是具備重大戰略價值的試驗場,還能在該過程中迎來巨大機遇,關鍵在於如何把握。

  手握巨大優勢,應當如何發揮?張宗指出,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龐大,而目前市場上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還不算多,完全可以擴充這類金融產品的數量,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產品,充分活躍市場交易,同時為內地政府及企業提供資金籌措渠道。

  “超過1.1萬億人民幣總不能全部以存款的形式停留在賬上,要思考怎樣利用起來。”張宗表示,資金流動存在乘數效應,這些錢隻要流轉三次就能擴大為三萬億元,不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業界,都可以考慮設立更多好的,有一定吸引力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讓資金充分流轉。

  內地債獲境外投資者追捧

  港交所在去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臺模式”,為持有離岸人民幣的投資者提供交易渠道。張宗指出,除瞭股市外,內地政府和企業還可以發行人民幣債券,以此前廣東、深圳和海南多次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為例,在海外投資者群體中收獲不錯的反響,說明在境外發行的該類債券有不錯吸引力,惟不同地區之間亦會有所分別,“深圳和上海發債會賣得很好,價格也可能很便宜。”

  此外,京東等多傢內地企業近期紛紛在港發行可轉債。張宗提到,這些債券賣得很好,利率也偏低,很多美資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有購買,“難道他們真的不看好中國市場?還是要挑選資產的。”他指出,這些外資並沒有那麼不看好中國經濟,微觀來看不同企業發債的效果可能有差異,相信有機會釋放現有市場的投資需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