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在歐美熱潮持續,外媒大量報道和推介,詳述中國車的新型號新概念,可謂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給。但民間的熱烈更引起政府的焦慮,密謀推行限制措施。與此同時,中國入口汽車數量持續下降,許多外國品牌滯銷,有報道指通用汽車受壓尤重。

  東風壓倒西風的格局日益明顯。這無疑是中國車的競爭力很強,其中價格競爭力確實驚人,外媒指比亞迪在歐洲的車價比國內高一倍,但仍暢銷,許多中國車企以豐厚出口獲利來抵銷國內價格戰的影響。這令產能過剩及不公平競爭的指控變得更為荒唐,更重要的是技術競爭力,中國電動車技術領先已是國際公認,主要有幾方面:一、電池;二、電動系統;三、車身設計及制造;四、操作系統;五、配套設施如音響及電子娛樂系統等。中國車企在各方面投入不少,均處於先進甚或領先位置。在電池方面產銷及研制均處於領先地位。許多部件尤其機電系統的制造有優勢,並可供應外商,例如Tesla的美國廠便要從中國進口電腦、儀表及其他機電部件進行組裝。制造流程亦先進,實現瞭高度智能化及自動化生產,例如比亞迪的深圳電池廠已實現無人廠房,由機械人負責制作。車上配套設施更是五花八門,企業均各出奇謀吸引買傢。有某品牌的車廂還可變成小房子及進餐之用。一些品牌還有電池雙向功能,有需要時可當作流動電源提供應急電力。

  電池性價比高 推陳出新

  電動車最關鍵技術無疑是電池。目前中國生產的電池占全球大部分,寧德時代及比亞迪均位處世界頂級大廠行列。電池生產最初由日本居首,後由韓國代之,再後由中國接上,但中國並非沿襲日韓方法而後來居上,而是走出自己的技術道路。由日本啟動的鋰電池生產采用鈷鎳配搭,但中國企業不少采用碳鐵配搭,性價比更高,因為鈷等金屬價格高昂令成本大升,故Tesla在采用日本技術後也要考慮“去鈷化”。此外中國企業在電池形態及組裝上亦多技術創新,如比亞迪便創立瞭“刀片電池”模式,大大提升瞭能效。

  更為可喜者是,中國企業及院校等均未因已取得的成就而自滿,反更努力開拓搶先機。在電池方面,正研制鈉鈣、釩及水等不同電池,長遠可部分替代鋰電池。有車企已與德國大眾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鈉電池電動車。在固體及半固體電池上亦開始發力,國傢已推出鼓勵固體電池研發計劃。電動車發展上,中國向多方面發力,包括研制電動的重型貨車、礦山機械、飛行汽車及eVTOL垂直升降飛機等。另方面則設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路線開發。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