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3月19日宣佈退出負利率,但依然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日經225的升勢未受明顯沖擊。這亦反映出,日股持續性上漲,更多是受企業海外盈利的推動,而非日圓貶值所造成的賬面浮動。
1989年經濟泡沫時期,日經225指數創出歷史峰值38957點,其後一路下跌,並在2003年觸底,即便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曾出現大幅波動,但整體還是穩步向上。2013年,“安倍經濟學”開始發力,資本市場進入流動性超級寬松階段。2014年,“日特估”的設想初步成型,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及股份回購力度。筆者此前撰文《日特估經驗值得借鑒》有過介紹。
目前MSCI日本指數的股息收益率為2.23%,超過MSCI世界指數的1.9%;MSCI日本指數的股東收益率為3.34%,也遠高於MSCI世界指數的2.91%。
今年2月22日,日經225指數突破歷史峰值,背後主要推力來自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EPS),而非估值變化。統計顯示,日股2013年EPS為699.4日圓,到2023年,EPS上升至1214.4日圓。從估值來看,2013年日股市盈率為23.3倍,到2023年的市盈率是27.6倍,升幅極為有限。
國民總收入跑贏GDP
雖然在“消失的30年”中,以美元計價的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幾乎沒有增長,但日本企業成功實現國際化轉型,擴充瞭上市公司的盈利來源。2011年,日本企業的海外資產規模就相當於本土的1.8倍。
上述趨勢從日本國民總收入(GNI)的數據中也可以得到驗證。由於GNI囊括瞭本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生產情況,較GDP更能反映出國民經濟增長全貌。日本GNI從2011年的511.9萬億日圓上漲至2022年的593.7萬億日圓,漲幅16.0%;而日本GDP從2011年的497.4萬億日圓上漲至2022年的559.7萬億日圓,漲幅僅12.5%。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