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綠色能源發展領先世界已是國際公認,但近期西方媒體又在炒作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更指中國的煤電發展力度甚大。對此須予重視及客觀分析。
西方數字顯示瞭中國煤電發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國煤電占發電能力四成、發電量六成;發電率或設備利用率高於其他發電產能。去年中國煤電在建量占全球九成多,新增產能近七成,新批計劃占八成。單是過去兩年新批煤電項目便相當於巴西的總電力產能。因此西方質疑中國能否做到所承諾的減排目標,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中國煤藏豐富,故歷史上一直以煤為發電主力,沒有走上西方以油氣代煤作為火電燃料之路。近年由於風光核電加快發展,有望於今年內把煤電產能壓到四成之下。與此同時,當輸電及儲電設施完善化後,煤電產量占比亦會下降。
煤電的替代也有個過程。幾年前中國曾強制性限制煤礦生產、煤電站建設及發電,結果造成短暫電荒,影響瞭民生及發展,但由此也吸取瞭教訓,提出瞭“先立後破”原則,適度放寬瞭煤礦及煤電建設及營運。至於減排能否達標,並不全由煤電供給決定,同樣重要的有諸多因素,如替代能源供給、節能減耗及循環經濟的進展和能源需求改革等,可作改善的空間甚多,現時判斷能否達標言之過早。何時達標隻能是個大概及指示性目標,隻要努力不懈及方向正確,晚一點達標亦應予接受。中國在替代煤的能源開發進度上已舉世矚目,今後應在節能、循環經濟及需求轉變上多做功夫。
對中國繼續建設煤電還應註意幾點:(一)新建者多為超臨界的最先進產能,可以此為基礎淘汰較落後產能。(二)電站的能源利用效率仍可提升,包括增加煤轉換率及餘熱利用等。(三)加強碳捕獲技術發展及其應用。以長遠看可同時建設電站及捕獲設施作為對沖,而捕獲更可成為高效的新興產業。
碳氣轉化 中國屢見突破
捕獲技術有兩大類,消極的是將二氧化碳儲藏,但這徒增成本又浪費資源殊不可取。積極的做法是化廢為寶,把碳氣轉化為有用產品。中國在這方面已屢見突破。如天津有研究所成功把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比天然光合作用快八倍多。今後將予改善及工業化。又如武漢有大學利用廢棄鉛酸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把二氧化碳轉成常用化學品。海外亦多此種研究,如瑞士選出多種媒介以助把二氧化碳轉成甲醇,又有德國公司把廚餘及二氧化碳結合制成有用物質。轉變二氧化碳的路徑甚多,開發空間及潛力都很大,可衍生超大規模的新興綠色產業,實現環保與經濟增長良性互動,乃未來煤電發展必由之路。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