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隨著經濟持續企穩向好,各項政策同向精準發力,中國今年有望實現百分之五左右的增長目標。

  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鞏固和增強經濟向好態勢。全球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但中國仍保持韌勁,復蘇向好態勢不減,新增長動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2023年中國GDP實現5.2%的增長,跑贏美國(2.5%)、日本(1.9%)和歐元區(0.5%)的GDP增速。

  從增長結構和增長潛力看,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仍能實現5%以上的增長,一方面展現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空間,包括消費內需釋放的潛力、出口“新三樣”等結構優化以及投資效能的擴大,另方面表明中國的宏觀政策組合效應持續放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同向發力,精準推進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補齊薄弱環節。隨著經濟持續企穩向好,各項政策同向精準發力,今年將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

  培育新興產業 推進數字經濟

  中國經濟新增長動能與潛力空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加快培育新增長動能,不斷推動經濟轉型。報告提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預計產業大規模升級和產業鏈價值鏈地位上升,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科技創新、有效投資拉動內需增長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統計顯示,2018至2023年中國財政科技支出增長30%,2024年中央本級科技支出將增長10%。經過數年的培育發展,中國在現代基礎設施、智能制造等領域加快發力,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高端產業逐漸領先世界,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加上超大規模制造產能優勢,將加快助力推進經濟轉型。

  二是中國具備人力資本和消費市場等巨大發展潛力。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人口紅利,大規模發展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立“世界工廠”。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和中高職技術教育發展進展加快,人力資本投資持續擴大,人口紅利逐漸向人才紅利轉變,為中高端產業佈局提供有力支撐。另外,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初步統計已逾4億人,這部分群體將是消費市場的主要需求者和貢獻者,將促進消費內需市場擴容。報告提出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力優化經濟佈局,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約66%,距離高收入經濟體70%至85%以上的城鎮化率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城鄉融合和鄉村全面振興將有望帶動縣域消費增長。

  財策提質增效 幣策靈活適度

  宏觀政策組合將同向精準發力。其一,財政政策更加強調提質增效,穩步提升總需求。報告提出,2024年的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2024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從近幾年政策實踐來看,一方面,中國避免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而是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圍繞地方財政現狀,推動包括發行特殊融資債券、提前下達專項債等舉措,確保財政政策提質增效、靠前發力;另一方面,中國持續規范地方財政預算,強化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和財政資金監管,壓縮不必要的財政支出,將更多的財政資源用於科技創新及社會民生,並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為國傢重大戰略和薄弱環節提供財政支持,為穩增長、促發展和防風險創造比較充足的財政資金環境,穩步擴大社會總需求,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其二,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結構性工具將繼續發力。報告提出,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2024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強調“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貨幣政策延續過去的基調,既保證總量的穩步提升,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為經濟復蘇增長創造積極的貨幣環境,也強調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並避免資金沉淀空轉。一方面,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著眼於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推動存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通過“結構性”減息和“非對稱”減息等方式來激發居民和企業信貸需求;另一方面,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目前有17項涵蓋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綠色低碳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約有7萬億元。

  化解房地產和地方債風險

  在重點領域風險,主要從三方面積極穩妥處置化解。

  一是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構建新發展模式。報告提出,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積極化解房地產風險,滿足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房地產行業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相應的GDP比重約在6%,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的比重約8.8%。由於房地產行業關聯的投資、就業及其他消費較多,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仍在繼續,如何實現平穩轉型仍是關鍵。

  二是通過一攬子化債方案有效化解地方債風險。報告提出,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防新增債務風險。地方政府在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發揮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地方投資也存在低效投資或過剩產能等問題,既浪費財政資金,也遺留債務問題。截至2023年12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0.74萬億元,占GDP比重32.3%,2018至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的增幅達145.3%,增長過快。總體看,債務的過快增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基於地方投資擴張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二是長期存在的地方財政負擔過重以及舉債不規范等問題。從宏觀層面,需要加快制定完善一攬子化債方案,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地方債務風險整體緩解。

  三是完善監管機制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工作。報告提出,穩妥推進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2024年國傢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求全力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人民銀行發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推動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健全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機制。從發展看,一方面,中國存在數量較多、分佈較廣且股權分散中小金融機構,近年由於內外形勢發展現不確定性,地方企業和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總體上城商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普遍高於同業平均水平,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存在資產質量下行、潛在風險上升等趨勢。預計中小金融機構的合並重組趨勢將提速,補充資本也是重點;另一方面,處置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要深化央地金融監管改革,統籌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實施改革化險方案。

  2024年中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仍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短期來看,經濟增長雖面臨國內需求仍有不足、預期偏弱和外部不確定性等不利因素,但存在科技創新水平躍升、高水平雙向開放進程加速以及結構性改革釋放潛能等更多有利因素。外部形勢上,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交織,這些不確定性構成瞭中國經濟轉型的外部環境,需要緊扣世界秩序加速變革帶來的多元化市場潛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所釋放的增長機會。同時,依托宏觀政策組合同向、精準發力,妥善應對處置重點領域風險,增強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能力,留足政策工具箱,穩妥推動地方債、房地產以及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化解,鞏固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宏觀政策組合+結構性改革”同步,在防風險和促發展之間尋求平衡,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