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近年来,广东吸引外资发展的“磁场”愈发有力,大批优质外资企业选择奔赴广东。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91.6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685个,同比增长62.3%。

外资企业用行动“投票”广东背后是一流营商环境的助推:“外资17条”强调支持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加大重大平台开放力度,高质量吸引外资;《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在调研中发现,在国内尤其是在大湾区发展的外资企业仍面临中小外企融资难、内销渠道存堵点、知识产权纠纷多等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受访者供图)

“部分外资企业缺少面向终端客户的销售部门。比如在大湾区某市实际利用外资前100强的约70家制造型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为纯制造工厂,在本地无销售部门和公司,这不利于外企开拓内销渠道,增加在中国境内的利润和税收。”熊水龙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在一线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外企在广东的发展中仍面临不少掣肘,比如中小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技术时缺乏合理手续,加之国内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降低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研发和生产新产品的信心;又比如受国际局势影响,大湾区某材料企业的10亿元中国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生产。

对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熊水龙专门就加快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交提案,希望通过健全政策体系,为外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外企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信心,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增资扩产。

针对政策缺乏延续性、奖补兑现不及时难题,熊水龙提出“要健全政策体系”的建议,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对照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研究,对标对表RCEP、CPTPP等高水平国际规则,重点梳理国内制约外企发展的政策堵点和问题,尤其是上下级政策衔接问题,形成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清单和工作计划,为外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议国家相关单位政府制定或调整政策时,及时通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途径征求外企意见,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规则、标准等制定,提前做好政策调整的缓冲处置方案。”熊水龙表示。

谈及如何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增资扩产,他表示,外企投资或增资扩产的特点是从单品类到多品类,只要在本地已有工厂,进一步扩大品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要关注外企产品的延展性,加强沟通,采用以商引商、扩大品类等方式,推动企业在中国增资扩产。

他还提到要优化外企结构,对于纯制造工厂或不对客户直接销售的外企,采取政策激励、要素配置等方式支持其增加销售部门或销售公司,开拓内销渠道,增加在中国境内的利润和纳税;对成长性好、产能有富余的外企,加大用电用能保障,争取获得集团总部更多生产订单。

针对外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他提到要提升要素保障和服务保障。“建议口岸、海关、边检等单位加快与机场、港口谋划开展‘多式联运、通关一锁’新模式,满足企业运输的成本和效率需求。”熊水龙表示,可以鼓励外企通过跨境信用评级互认方式开展跨境融资,持续深化“湾区标准”在通关便利化、贸易等领域应用。

“我们仍需加强对外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熊水龙建议,以法定机构方式支持大湾区内地城市成立招商和技术研发机构,便利企业咨询政策和反馈诉求,建议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快境内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外企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信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