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慧琼

李慧琼

2023年,香港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在国家的支援下,香港告别了三年疫情的困扰,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顺利完成了第七届区议会选举,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各城市的合作日益紧密,2023年施政报告中有多项政策创新完善了两地政策的衔接。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提交了有关经济发展、绿色环保、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两地民生对接等建议,为香港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发挥香港金融中心优势

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现时国家有上海、深圳、香港等多个金融中心城市,若能将其金融特点、功能进行整合,相信能发挥出更大作用。为此,我提交了《关于推动香港、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场发展,建立更具规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国家长远发展的建议》。

此建议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上海、香港和深圳三个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更具规模的金融中心。建议先从股票市场入手,挑选100至200家现时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优质公司到香港发行H股,让海外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增强股份的流通性。倘若香港股票市场的优质公司数目增加,在香港发行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可以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亦建议挑选50至100家现时只在香港上市的优质公司到上海或深圳发行新股,让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这些公司,令内地金融产品更多元化,活跃投资市场。由此亦能激活三个金融市场的上市活动,提升融资额。

打造绿色循环经济圈

推动建设“无废”大湾区

中央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也要求大湾区各市致力共建美丽湾区,探索开展“无废”湾区建设。

本次我带来了《关于建设大湾区绿色环保、循环再造生态圈的建议》。在提出此建议之前,我到珠海、江门等城市进行调研,考察了这些城市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包括焚烧设备、惰性原料处理等,并与这些城市相关部门探讨如何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经过深入考察调研,我在建议中提出:为尽快开展“无废”湾区建设,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可共同探讨构建绿色环保、循环再造生态圈。例如,珠海、江门等城市既有合作意向也有土地空间,可以协助大湾区其他城市处理都市固体废物。建议大湾区城市探讨共同投资、合作处理都市固体废物问题。同时,利用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同构建的绿色环保、循环再造生态圈,著力发展电动车电池回收,汽车、船只拆卸等可循环再造产业,服务整个大湾区。除绿色产业外,大湾区以及广东省其他城市,包括珠海、江门、东莞、佛山、南海等,都有相对较充裕的土地空间,亦愿意与香港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议可设立专班就相关议题作研究。

促进社会各界同心协力

对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香港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社会各界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特区政府努力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推动国民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对接,在不同层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区政府还将于今年设立两所博物馆介绍国家和抗战历史,提升广大香港市民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为了更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法》精神在港落实的内容,本次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在港落实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增加驻港部队军营在重大节日的开放次数,例如“七一”香港回归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邀请驻港部队为香港中小学生进行军队历史等方面解说培训;让更多特区公务员、社团领袖等到内地实习,建议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与特区公务员学院合作,在保障资讯安全的情况下,开设更多网络课程,并列入公务员学院课程,让更多新入职的公务员都有接受内地相关培训的机会。

今年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期望国家再次向香港赠送大熊猫,这将会为其赋予深厚的意义,其代表著国家与特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著血浓于水的情怀。

推动两地民生相通

协助长者“老有所养、叶落归根”

随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大湾区内地城市正逐渐成为许多香港长者养老的首选之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提到养老问题,强调要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2023年6月,广东省民政厅、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代表粤港两地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进一步推动粤港两地养老服务领域交流合作与优势互补,提升两地长者生活品质。

为推动两地民生相通,本次我带来了《关于完善港人在大湾区安老服务的建议》。首先,应积极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劵”在内地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大湾区认可医院、诊所、健康服务中心;适用范围也扩大至住院服务及日间手术等,使居于内地的港人长者毋须返港,也可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其次,扩大“港澳药械通”适用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目录,并逐步将有关安排扩展至大湾区其他城市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再次,进一步完善个人医疗病历涵盖的“双向互通”范围,包括研究互通放射影像、化验结果等,以方便大湾区安老就医。最后,将“允许香港居民在内地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继续扩大,探讨建立两地实报实销机制,以减轻长者医疗负担,通过两地政府共同合作向市民解说跨境安老政策。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3月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