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翁榕涛 实习生 陈欣 广州报道

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变革的前沿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高增长性的产业集群。“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广东省人大代表、越秀资本董事长王恕慧表示:“当前,广东正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需要通过磨砺升级,在全球未来产业竞争中突围。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对广东省培育新增长点、开辟新兴赛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东当前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王恕慧认为,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对广东省培育新增长点、开辟新兴赛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过去广东在集成电路和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不足,未能培育出类比家用电器、智能手机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是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且现阶段尚处于孵化培养期的新兴产业,是进一步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 代化的重要内驱力。未来产业在孵化自身的同时,亦能为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广东省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在创新药、先进材料、空天科技、氢能等万亿级别领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需投入较多资源来深度培育。要提早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数据来看,“十三五”时期,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8个产业集群产值超万亿元,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但是当前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产业政策支持前瞻性不足。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近年来广东出台相关政策,实现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正全面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但是与上海、江苏相比仍有差距。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自1988年就开始技术引进建设中外合资芯片生产线,政策一以贯之,于2000年、2012年、2017年及2021年连续发布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约占全国 25%,重点企业集聚超过1000家,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一极。

其次,过去10年未能有效抓住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的机遇。通过广东和江苏产量较高的工业品对比,广东制造业以手机、汽车、彩电、电冰箱等行业为代表,新兴领域有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等。江苏则成功培育了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芯片等新兴行业,以光伏产业为例,江苏拥有完整的光伏 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和产量,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然后,产业培育向中上游、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不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广东省在新能源整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中上游动力电池领域培育产业不足,动力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整车的30%-40%。此外,广东省相关新能源企业未能在行业发展早期提前布局锂矿资源,从而在锂资源这一重要领域受制于人。

最后,早期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较弱,广东省国有投资机构容错机制仍不健全。当前尽职免责机制仍以原则性规定为主,缺乏量化的标准,审计部门仍倾向于对单一项目的审慎风险评估,引导基金过于关注项目收益,不利于有效扶持“规模小、阶段早、硬科技”类企业。

多举措推进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恕慧认为,为推动广东未来产业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前瞻性地统筹规划其区域布局,建立省级层面未来产业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未来产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并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创新集群,同时加强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等地区错位发展,探索构建“前沿科技-技术研究-产业培育”等多层次空间格局。

支持广州、 深圳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地区,研究未来技术可行性,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创新集群。充分利用国家对前海、南沙、横琴新区的重点支持,降低对中国具有全球领先领域未来产业的补贴门槛,吸引创新能力强、创新活动多的中小企业,优先解决“从无到有”的企业入驻问题,进而实现“从有到多” 的产业聚集。

综合参考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发达省市的发展规划,并立足广东省产业基础和条件,建议可优先布局未来网络通信、通用AI、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空天技术/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细胞及基因、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和氢能等十大细分行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深地深海等十大行业。

第二,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生态链主企业,形成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甄选并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链主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依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集群式发展;要更大力度开展科技招商,加强与央企、科技公司合作,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形成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要适时新设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容错机制和考核机制。成立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省级市场化引导基金,发挥“以投促创”功能,服务广东科技创新战略,联动社会资本,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最高效地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进一步完善和明晰政府引导基金的尽职免责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和创新国有投资机构管理模式,在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完善。

第四,加强国际科技人才引进,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一批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顶尖人才和团队入驻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港澳的原始创新、大湾区 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推广间的有效贯通,深化“政产学研”创新协同;完善科技成果激励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破除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畅通成果转化流程,提升转化效率。

第五,打造原始创新高地,积极培养专业产业研究人才。建立适应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人才体系,加快形成原创科技成果,促进新技术爆发,及时跟踪未来技术创新成果,培育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产业发展的未来产业高端研究人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