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她潛心鉆研蜀繡40餘年,獨創“雙扣針”刺繡技藝,創作出上百幅優秀作品,其中多幅作品被國傢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這看起來就像是照片,怎麼可能是刺繡?”在重慶渝中區渝康寧蜀繡藝術研究院,康寧(見圖,本報記者王欣悅攝)創作的幾幅蜀繡作品,色彩細膩,針腳細密,引得眾多參觀者駐足。
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在巴蜀地區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然而,要完整傳承蜀繡技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傳統針法繡技近100種,常用的有30多種,各種針法交錯使用,形成瞭蜀繡獨有的韻味。”康寧說。作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繡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她40餘年潛心鉆研,以針代筆、以線為墨,繡出各種作品。
設計、制版、選料、拓圖……對康寧而言,“要使繡品有生命力,每道工序都要特別細致、做到完美”。
“線分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繡品的平滑光亮。”康寧說。一根不到半毫米的蠶絲線,她常常會把它分成10多絲甚至幾十絲進行刺繡。隻見康寧手指細細揉捻,一根絲線便被分成30餘份。
拿起針線,在繡佈前坐下,康寧眼神十分專註。為瞭表現動物皮毛的真實感,康寧屏氣凝神,用分完之後的細絲線,一層疊一層繡出茸毛,“有的地方甚至疊瞭十幾層”。
“繡圖的時候要做到一針長、一針短。”指著手頭的繡作,康寧說,“這根貓須繡完以後,我要用淺色的絲線再勾勒一遍,長短交叉,才能讓毛發有立體感。”
顏色也有講究。“貓毛可以用灰色線,新長出的淺淺茸毛得用白色。”康寧介紹,這樣色彩豐富、層次感強,能與貓須形成對比。
說起康寧的“絕活兒”,熟悉她的人不約而同地會提到“雙扣針”刺繡技藝。隻見她以兩根繡針,牽引兩根異色繡線,細細下針,將兩線互扣的交點藏於絹紗中,而後,兩線在薄如蟬翼的絹紗間穿梭往復,在兩面相交互扣後又回到原繡面。
一套復雜精細的動作,康寧轉瞬間一氣呵成,且兩線並行不亂。康寧說:“這樣是為瞭在一張繡佈底料上,同步完成正反兩面不同色彩、不同模樣的貓的形狀。”
說起摸索“雙扣針”刺繡技藝的機緣,康寧直言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次,康寧發現用縫紉機縫衣時,佈料上的針腳相互覆蓋,卻不影響佈料兩面的圖案。“蜀繡是否也能運用針法在同一張繡佈上同步完成兩面刺繡?”有瞭這樣的想法,康寧逐漸摸索出“雙扣針”刺繡技藝,使蜀繡作品更加豐富。“一幅‘雙扣針’作品的背後,所需的時間大多以年為單位。”康寧說。
在堅持創作的同時,康寧十分重視蜀繡技藝的傳承與弘揚。2000年以來,康寧自籌資金建立瞭渝康寧蜀繡藝術研究院,同時走進校園、社區開展普及教育,免費培養近百名學徒。
“我希望更多人走近蜀繡。”康寧說,讓更多人實打實地學習傳統技藝,才能把蜀繡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