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青春點亮中國年味兒,匠心釀造中華美食。過大年蒸餑餑是膠東年俗之一,寓意著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花餑餑制作是一項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技藝,也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山東文登,“98後”的林鵬憑借著自己的探索與創新,讓花餑餑制作這一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原料非常多,有面粉、花生油、雞蛋、酵母、綿白糖,如果說我們憑借感覺去和面的話,蒸制出來的花餑餑效果上與口感上都會大打折扣。

林鵬今年24歲,從事花餑餑制作已經有6個年頭瞭,如今他已經是膠東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林鵬說,花餑餑的品相取決於揉面的速度,過程需要一氣呵成,他多年練就的正是速度。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次數多的話,會導致手非常熱,會導致手中的面團會發酵,然後會越揉越不光滑,從而做不出來漂亮的花餑餑,揉面的話又要用力,而且揉得還要快,快速地揉好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剛開始學的時候,就從最基礎的揉面開始,也是不斷向我爸學習揉面的手法。

林鵬的父親林榮濤一直從事面點行業,制作花餑餑有30多年,是老一輩膠東花餑餑技藝傳承人。林鵬年幼時,傢裡面板上的面劑成瞭他最好的想象力啟蒙,做出來的花餑餑不僅好玩,還香甜可口。耳濡目染下,林鵬與花餑餑結下瞭不解之緣。初中畢業之後,他選擇到文登技師學院學習中西面點知識。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我把我學習到的知識也運用到瞭我們的花餑餑制作當中,我也是將一些傳統的花餑餑制作工藝進行瞭改進,也研究出瞭一些比較西式的卡通的花餑餑。

備料、和面、捏造型、發酵,經過一連串流程後,林鵬蒸制的“開口笑”花餑餑最初總是不如人意。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比如說“開口笑”,總有不開口的產品出來,也想做一些不開口的產品,反而它又開口瞭。然後,我就在傢中一步步的練習,自己制作,不斷地積累,最終掌握瞭醒發的程度。 

關鍵的步驟掌握瞭,林鵬更加“大膽”。最近,他研究制作出瞭小財神、月老和傳統的“花開富貴”壽籃。這些巧思讓花餑餑“潮”瞭起來,也讓這一傳統手藝進入千傢萬戶。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這個作品叫《花開富貴》,是一個給老人過壽研制出來的產品,也是用瞭我五天的時間。這個作品有兩個難點,一個是它的顏色比較豐富,這款蛋糕上用瞭七種顏色,其中每個顏色都是單獨和面,去醒發蒸制的;還有一個就是造型方面也是下瞭功夫的,比如說牡丹花,包括上面的人參,還有魚,都是用瞭大量制作時間制作出來的,這個作品也是用瞭我很多心血。

花餑餑在膠東人生活中流傳發展瞭數百年,與其說是一種民俗技藝,更像是一種刻進骨血的文化傳承。為瞭更好地弘揚制作花餑餑這項技藝,林鵬的父親還成立瞭“林榮濤花餑餑工作室”,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花餑餑、喜歡花餑餑、吃上花餑餑,讓文登花餑餑制作技藝能夠悠久地傳承下去。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花餑餑制作非遺傳承人 林鵬:文登的文化氛圍很濃厚,花餑餑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將在花餑餑的這條道路上不斷創新和發展,並且傳承非遺技藝,讓文登花餑餑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讓更多花餑餑成為“香餑餑”

能吃苦、有創意,24歲的小夥子把花餑餑這一幾百年的傳統手藝玩出瞭新花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除瞭來自歷史積淀形成的文化魅力,也需要更多的年輕傳承人為它註入新的活力,讓它變得更現代化、生活化,在使用中傳承和發展,成為更多人喜愛的“香餑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