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在蘭州車輛段TEDS分析中心有這樣一群人,每天的工作是對線上運行的動車組“隔空問診”,他們被稱為“動車醫生”。
看圖、標記、分級、分類、預警.......每一輛列車快速通過後,這些“動車醫生”會在15分鐘內完成對列車的檢查、分析和信息上報。
動車高速運行時的安全保障,離不開他們的“火眼金睛”。
TEDS動態檢車員王姣姣說,“在給列車檢查的十幾分鐘內,人是高度緊張的,就怕忽視瞭哪些小細節,留下安全隱患。”
“千裡眼”守護動車 “動車醫生”雲端把脈
正在工作中的TEDS動態檢車員(董逸鳴/攝)
在蘭州西高鐵站附近的鐵路軌道內和兩側,安裝瞭不少高速攝像頭。當列車經過時,會對動車組底部、側部裙板、連接裝置、轉向架等部位進行快速拍照並上傳到TEDS系統。
TEDS系統,科技范十足,全稱叫“動車組運行故障圖像監控系統”,它就像“千裡眼”一般守護著動車組,為安全運行的提供保障。
每一組動車8節車廂,要拍3000多張圖,這些圖片自動傳輸至TEDS系統後臺,後臺合成完整的動車側面和底部圖片後,呈現在TEDS動態檢車員面前的電腦上。
這時就該輪到“動車醫生”上場瞭。
在蘭州車輛段TEDS分析中心,TEDS動態檢車員們需要對圖片進行快速且細致的檢查,看是否有零部件缺損、斷裂、脫落、變形、丟失等問題,對疑似故障進行標記、分級、分類和預警上報。
TEDS動態檢車員王雯慧介紹說,他們一般是兩人一組分工合作,每人負責4節車廂,3分鐘內完成一節車廂的診斷。
TEDS動檢員在緊張的忙碌中(董逸鳴/攝)
熟悉動車構造 標準爛熟於心
這些檢車員是如何隻靠看圖片就能判斷出故障呢?
“我們需要對動車構造非常熟悉,尤其是走行部。”專門負責培訓的王雯慧說,“成為一名TEDS動態檢車員,至少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地勤機械師工作經驗,必須是實實在在觸摸和維修過動車,熟悉動車的構造。”
“對我們這樣的崗位來說,如果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現漏檢、錯判的情況,我們必須眼到、手到、心到,才能讓隱患故障無處遁形。”王雯慧說,正常的車輛構造顯示在圖片上,是有一定技術標準的,要想快速查出隱患和“蛛絲馬跡”,就得把標準記在心裡。
一本A4紙大小,共有44頁的技術標準,他們記不清翻瞭多少遍。“放在手邊,閑瞭就看一下”,王姣姣說,不同的動車組車型,底部構造圖會有差別,每種車型的構造都要爛熟於心。
“我們主要負責蘭新高鐵、寶蘭高鐵、銀蘭高鐵和中川城際等4條線路上運行的列車,目前共有8種車型。”王姣姣說,每天大約有近100組動車經過,高峰時1小時內有14組車,所以除瞭準確外,檢查速度還必須要快。
凌晨四五點,第一輛動檢車開出,動檢員的工作就開始,一直到次日凌晨12點半左右,最後一組車結束運行。其中,晚上7點到11點是動車進出最多,也是動檢員最忙碌的時候。
在蘭州車輛段TEDS分析中心,還有像王姣姣這樣的20多名TEDS動態檢車員,他們每天不間斷地盯控動車組線上運行狀況,為高鐵安全運行和旅客出行安全默默地保駕護航。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