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匠心跨越障礙,奮鬥點亮青春,《晚間新聞》系列報道“青春匠心”今天關註山東25歲小夥張謙,他雖然有四級視力殘疾,但卻喜歡拆裝機電設備,通過學習機電一體化技術,從一名職業院校學生到全國技術能手,再到職業院校教師,實現瞭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蝶變”。

在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張謙和學生們一起改造升級柔性自動化生產設備,希望實現供料、分揀、加工和倉儲的全流程數字化和智能化控制。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張謙:首先我們對它的控制器進行瞭最新的升級,然後我們還加入瞭自動化設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包括工業相機,然後通過它代替我們的人工,代替我們人類的手和眼,完成自動化的操作。

張謙從小就喜歡拆裝玩具,研究各種復雜電路,2016年報考東營市技師學院時,他選擇瞭機電一體化專業。但由於兩歲時,他因一次意外導致左眼受傷失明,這給他的專業學習帶來瞭很多不便。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張謙:兩個眼睛看東西,它會有空間感,一個眼睛看就相對於平面,所以在一些位置遠近的判斷上,可能是比常人要弱一點,當我需要精準地去確定目標的位置,別人可能站在這裡就能夠知道這個位置在什麼地方,我就可能需要多跑幾個點,然後從不同的方向最終確認這個位置。

盡管要付出得更多,但張謙沒有怨言,他還摸索出瞭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拆解。學校實訓車間裡的設備,幾乎都沒有逃過他手中的螺絲刀。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張謙:每當拿到這麼一臺新的設備,首先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把它給拆解幹凈,然後深入地瞭解它內部的機械原理,還有它的運動方式,隻有這樣,當它出現問題時,我才能夠第一時間去發現它的故障點,然後再進行排除,最後我會再將它給重新組裝完整,然後進行編程,讓它重新能夠動起來。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劉兵:我一開始帶他(參加)機電一體化比賽的時候,這個設備他已經是從頭到尾操作得非常流暢瞭,然後他感覺自己還有發揮的空間,所以他就把這個設備自己拆掉,然後重新組裝,運行起來以後,讓我們老師都非常驚訝。

張謙在校學習期間,實訓車間裡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可以聽到氣缸工作聲,這正是他在一遍遍進行拆解訓練。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張謙:實訓車間的一臺臺設備,不隻是冰冷的機器,更像是我們的朋友,因為它和人們一樣,機械結構就是它們的骨骼,氣路和電路就是它們的血管和肌肉,控制器就像它們的大腦,給它什麼樣的指令它就完成相應的動作。

一勤天下無難事。張謙的技能水平很快脫穎而出,畢業後他以高技能人才引進的方式成為瞭東營市技師學院的一名教師,多次指導學生在技能大賽、創新創業比賽中獲獎。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 夏洪羽:在我們平常搭建設備的過程中,但凡有一根線或者一個螺絲不夠到位,我們可能就會平常不放在心上,但是張老師看見的話,他就會要求非常嚴格,讓我們重新一遍遍做到最好的狀態。

成為老師後,張謙還跨專業學習瞭移動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專業。在今年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張謙一舉贏得瞭機電一體化項目冠軍,並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如今,張謙又給自己設立瞭新的目標——學習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技術,助力自動化設備逐步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東營市技師學院機電專業教師 張謙:將自己的技能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張謙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選擇迎難而上,一遍又一遍地練。一勤天下無難事。張謙勤奮的背後還是興趣與熱愛,他把設備當朋友,總要追求近乎完美。而有瞭興趣與熱愛,勤奮才有源源不竭的動力。這些讓張謙看得比很多人更清楚,他看見人生更多的可能,看見未來更多的精彩。這個年輕人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用“心”,就能看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