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時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上蒸下煮”“濕熱交蒸”到達極點的時節,當令之氣為暑熱。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副主任中醫師徐順娟介紹,大暑養生關鍵在養“心陰”,護“脾氣”,要註意以下幾點:

  正值炎炎夏日,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和活動,尤其是陽光直射的戶外、高溫高濕的密閉環境。徐順娟強調,不要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不要在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洗頭沖涼,不要立即站在空調下吹強風,防止舒張狀態下的血管因在短時間內受到強烈的冷刺激而導致血管痙攣或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臟器缺血而並發疾病。

  俗語說“心靜自然涼”,大暑節氣暑熱太過則耗氣傷陰,容易出現汗出過多、乏力、胸悶心悸、口幹多飲、尿赤便秘、失眠多夢等癥狀,徐順娟建議大傢要保持心情平和,戒燥戒怒,保持自主神經反射和調節的穩定性,有助於減少汗出異常、煩躁、失眠、納差等不適癥狀。

  大暑節氣,適當的“晚睡早起”,等待大自然陽氣潛藏。空調或電風扇調節睡眠模式,但切記不能對著空調或電風扇長時間直吹,註意腹部、背部保暖,略加薄被,以免感寒,導致腹瀉腹痛、渾身無力、關節酸痛等癥候。早上順應大自然陽氣的升發,宜早起,在清晨無陽光直射的場地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微微出汗即可,以維持人體氣機上下通達,以助脾運。

  大暑節氣,飲食建議多樣化,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或煮粥時放一些淮山藥、茯苓等藥食同源的食材,祛濕效果會更好。適當增加苦味蔬果,比如苦瓜、荷葉等有助於清熱去火、健脾除濕。多吃開胃消暑的食物,比如赤小豆、薏米、南瓜、西瓜、黃瓜、絲瓜等,也可以做成如綠豆湯、冬瓜湯、銀耳百合湯、冬瓜海帶湯等食用。適當增加酸性食物,如食醋、番茄、山楂、檸檬等,既有利於酸甘化陰、養護陰液,又有助於柔肝調脾,開胃消食。此外,在食用肉類、魚類等葷菜時,要註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油膩的食物,少飲酒,防止內生濕熱,損傷脾胃。

  大暑節氣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正是進行“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通過“三伏貼”等中醫療法,借助自然之陽氣,起到散寒祛邪,增補陽氣,活血通經的作用,治療或預防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

  通訊員 麻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