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樊錦詩星”模型及證書 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甘肅敦煌7月10日電 (記者 丁思 高瑩)10日,“樊錦詩星”命名儀式在敦煌舉行。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的推薦,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2007年10月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81323號小行星向國際天文聯合會申請命名為“樊錦詩星”,該申請於2021年5月14日獲得批準。
1999年9月18日,樊錦詩在敦煌研究院保護所工作。(資料圖) 敦煌研究院供圖
當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國傢文物局、中央文史研究館、何梁何利基金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敦煌研究院共同舉辦“‘樊錦詩星’命名樊錦詩基金設立暨從事敦煌文物事業60年座談會”。
381323!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解讀這個編號說,“19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1輩子用心守護敦煌石窟,繼常書鴻,段文傑之後擔任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長,橫跨自然與人文科學2大領域,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3個方面做出瞭傑出貢獻。”
樊錦詩(右一)在莫高窟第85窟壁畫修復現場 (資料圖) 敦煌研究院供圖
在敦煌莫高窟,85歲的樊錦詩已工作整整60年。60年來,樊錦詩先生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事業,不僅在敦煌石窟考古和文化遺產管理方面取得瞭重大學術成就,而且率領莫高窟人在文化遺產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利用方面走出瞭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促使敦煌石窟保護從搶救性階段邁向科學保護新階段,敦煌學研究從奮起直追國外到如今的碩果累累。
蘇伯民說,20世紀90年代在樊錦詩先生的推動下,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成立,她始終關心基金會發展,不僅四處奔走為基金會籌措資金,還每年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給基金會,並持續把她獲得各種榮譽的獎金也都捐給基金會,在她看來,這些榮譽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敦煌研究院全體同仁。
2023年7月10日,“樊錦詩星”命名儀式在甘肅敦煌舉行。丁思 攝
蘇伯民表示,該基金會在樊院長和社會各界關註和支持下,為助力敦煌文物事業繁榮發展方面發揮瞭重要作用。今年,樊錦詩先生又把所獲“呂志和-正能量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並多年積蓄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悉數捐出。
當日,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樊錦詩基金”成立。這是樊錦詩先生今年繼向母校捐出1000萬元設立北京大學教育基金,用於推動敦煌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之後,再次傾囊捐資1000萬元,用於推動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發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養。
相關新聞
新華社:新華社權威快報丨璀璨星空,有瞭一顆“樊錦詩星”!
7月10日,“樊錦詩星”命名儀式在敦煌研究院舉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佈的公報顯示,樊錦詩為中國石窟考古與保護做出瞭重大貢獻,構建瞭“數字敦煌”和綜合保護體系,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瞭范例。
記者:張玉潔、施雨岑、張智敏
設計: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甘肅分社聯合出品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