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青春投身特色產業,匠心根植鄉村振興。下面進入晚間新聞特別節目《青春匠心》。種好地,打好糧,是東北地區不少農戶質樸的傢訓。然而一段時間裡,黑土地上的年輕人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近幾年,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又把這些學有所成的遊子拉瞭回來。下面,我們就到黑龍江省北安市,去認識一位隻有24歲的農業“老把式”。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一、二號車提高點作業速度。氣象局通知明天有雨,咱們在這個班次之前,爭取把這個玉米地施完肥。

王藝鑫是黑龍江省北安市二井鎮自和村村民,今年24歲。初中畢業後,王藝鑫和許多農村的年輕人一樣,奔赴瞭向往的城市生活。但他一回到傢鄉,看到因務農而操勞的父母,就會倍感心疼。自那時起,王藝鑫決定,接手傢裡的土地,讓自己成為一名真真正正的莊稼漢子。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我就和父母說瞭我的想法,父母也非常瞭解當時農業的形勢,也都挺同意我的想法的。因為現在有很多新型的種地方式和新型農機具,年輕人可以研究研究這個新型種地方式,這樣也能使糧食產量得到提高,這不也屬於為傢鄉作貢獻嘛。 

2015年8月份,王藝鑫和父親帶領著村民們一起成立瞭千萬元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種植之路。在創業過程中,王藝鑫慢慢發現,光有先進的農機設備,似乎還遠遠不夠。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我們就想有這樣大型的農機設備瞭,和農場的標準也都一樣,就想這個糧食產量什麼(的)也都和農場會是一樣的。但是通過幾年的種植發現這個產量和農場差瞭很多。就拿黃豆來說,我們的畝產是320來斤,而國營農場的畝產能達到370斤,這就差瞭50來斤。

別人能做到的,為何自己做不到?為瞭解決糧食產量偏低的問題,王藝鑫帶著合作社成員們走遍瞭北安市13個國營農場,向產糧大戶學習取經。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這些國營農場都特別有老大哥的風范,把他們所有的種植技術都教給我們。從春天的整地到秋天的收獲,很多的問題都是我們沒註意的一些小細節,這些小細節都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素。

國營農場的慷慨分享,加上王藝鑫團隊孜孜不倦的鉆研,分層施肥、精準播種、以積溫定良種等先進農業技術,陸續投入使用。科學化種植,也讓所有人嘗到瞭甜頭。改良農藝的第一年,合作社的產量就提高瞭接近一成。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原來的玉米產量每坰地10噸,現在已經達到瞭每坰地15噸,真正地實現瞭每畝地產噸糧的夢想。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畢獻偉:我傢有60畝地,以前一直是自己經營,後期交給合作社托管以後,收益增加瞭不少。

社員的錢包鼓瞭,社長的幹勁也更足瞭。對王藝鑫來說,耕種既是生活,也是熱愛。在黑土地上與父輩們的接續奮鬥,繼續種好地、打好糧,讓他不僅感到責任在肩,也分外榮耀。

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農民天然熱愛土地,與土地不可分離,隻要是土地提高瞭一點產量,我都特別驕傲和自豪。作為新時代的農村青年,我希望能回報國傢,回報父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