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拍摄的太行山风光(无人机照片,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夏日时节,太行山上草木繁茂,绿意盎然。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榔树园村的一家民宿里,魏美玲拿上三脚架和手机稳定器,带着住在民宿的孩子们一起前往谷子地,准备通过网络直播介绍小米的生长情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当地小米种植历史悠久。今年44岁的魏美玲,从小跟着父母在山上的谷子地里播种、锄草、施肥、收获,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深厚感情。2015年,在城市工作多年的她看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选择回到田间地头,成为太行山上的“新农人”。
70亩、200亩、500亩、1000亩……几年时间,魏美玲创办的合作社小米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带动平顺县、黎城县的800多位村民增收。
小米4月底5月初播种、6月7月锄草间苗、8月抽穗、10月丰收,魏美玲在田间地头直播小米的生长过程,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太行山上的小米。借助网络的力量,合作社的小米销往各地。在手机直播镜头中,谷子地田园风光和太行山壮美风景吸引了很多顾客。
为了让顾客实地感受小米的生长环境和太行山风光,魏美玲将家里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建成了有8间客房、并配备餐厅和娱乐休闲室的民宿。2023年,民宿正式运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节假日期间房间更是供不应求。
从城市到田野,魏美玲扎根深山,耕耘着属于“新农人”的田园牧歌。“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很有成就感。”她说。接下来,她还要继续扩大小米种植面积,同时整合村里长期闲置的老房子打造精品民宿,让大家都有更多的收获。
魏美玲身后,谷子地里的青苗迎风摇曳,长势喜人。十月,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位于太行山上的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无人机照片,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的谷子地里,魏美玲通过网络直播介绍小米生长情况(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的谷子地里,魏美玲(右三)向住在民宿的孩子们介绍小米的特点(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的谷子地里,魏美玲(后排右四)和住在民宿的客人及民宿工作人员(右一)合影留念(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抱着猫站在民宿前(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在民宿前打扫卫生(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在民宿房间里整理床铺(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在民宿里打扫卫生(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将民宿里换洗的床单及被套打包送去清洗(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右一)和住在民宿的客人一起做面包(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将烤好的面包带回民宿分享给客人(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前)在民宿里制作当地传统面食制品“炒指”(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住在民宿的客人和魏美玲一起包包子(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左后)和住在民宿的客人一起包包子(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在民宿前手机直播介绍自家的民宿(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魏美玲在民宿里扫地(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住在民宿的孩子们在玩游戏(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住在民宿的孩子在抚摸民宿养的一只猫(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魏美玲将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榔树园村(无人机照片,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