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一個交易日,“中特估”繼續乘風破浪,A股銀行板塊集體大漲。

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正在推進,中特估體系也在積極構建之中。在市場缺乏增量資金背景下,市場選股范式已經轉向數字經濟AI+、央國企價值重估的兩條主線,此兩主線也成為機構投資者調倉的主要方向。

值得註意的是,在A股市場上,中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今年累計上漲近15%,而H股市場上,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今年累計漲幅達到11.96%;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今年累計漲幅達到10.62%。

銀行股“沸騰”,A+H市場中特估持續深入

5月4日,A股銀行板塊集體大漲。截至收盤,銀行板塊內42隻個股中有41隻個股“飄紅”。其中,民生銀行漲停封板,中國銀行大漲7.36%,中信銀行大漲6.77%,交通銀行大漲6.28%,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股價創下階段性新高。

顯然,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即“中特估”)的催化下,央國企價值重估正在不斷走向深入。A股市場上,市場關註度較高的“中特估”指數產品是中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其前十大權重股匯聚央國企各領域行業龍頭,低估值高股息特征明顯,獲得公募基金重倉配置。

該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上漲近15%,超過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而跟蹤該指數最大的指數基金“央企改革ETF”(512950)最新估算規模超60億元。在H股市場主要指數產品上,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今年累計漲幅達到11.96%;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今年累計漲幅達到10.62%,雙雙排在香港股市主要股指的前列。

“原先央企的折價至少要修復掉。至於是不是溢價,市場可能會再重新去討論。” 星石投資首席權益投資官、副總經理郭希淳表示,目前很多大型央企的估值出現修復,也是跟全球的政治經濟環境有關。貿易摩擦以前講的更多的是全球化,全球化意味著有非常重要的產業地位,但是現在的時代可能不一樣瞭,逆全球化的討論越來越多,除瞭自身盈利上的價值以外,所有關鍵環節的戰略價值應該得到重估。跟貿易摩擦之前不一樣的大時代背景,使得過去市場無視的戰略價值現在重新被挖掘出來瞭。

重陽投資認為,今年實行的港股雙櫃臺制度可能預示著香港資本市場未來會成為離岸人民幣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是做大人民幣離岸市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香港市場的地位相較過去更重要,同時估值足夠便宜。隨著參與人民幣計價、交易的國傢今年大幅增加,這些國傢的投資者未來會持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幣資產。

機遇在哪裡?央企估值優勢+高股息特征+數字轉型

根據第三方平臺調查數據顯示,對於後續看好的投資機會,43%的私募認為數字經濟主線節後值得繼續重點關註;37%的私募則認為央企、國企為代表的藍籌股值得關註;11%的私募認為個股分化已經十分極致,後期市場風格將趨於均衡,處於低位的新能源有望復蘇;9%的私募表示數字經濟可能中期調整,節後市場將更多趨於不同板塊的輪動,消費、醫藥、地產、周期等板塊將有輪動機會。

君茂資本董事長潘亞軍表示,在經濟復蘇勢頭並不強勁背景下,受益於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低估值國企股是除瞭AIGC(人工智能)之外,另一個市場認可度較高的方向。過去國企(尤其是央企)的治理結構存在很多問題,中小股東的利益和管理層的利益不一致,國企的激勵機制和經營效率普遍也不高。在國資委的新要求之下,這些事情正出現有利的變化,國資委的考核指標開始與資本市場中小股東關註的指標逐漸接近,這為國央企的經營改善和估值提升提供瞭基礎。所以,本輪國央企的上漲有其內在合理性,但需要警惕單純拔估值式的上漲,隻有不斷提升業績和ROE(凈資產收益率)的企業才有望獲得持續認可。

目前,央國企的盈利穩定性和現金流改善度是投資者著重關註的財務指標。根據中信建投策略團隊的計算,今年一季度,中央國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44.3%、5.3%、8.2%,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行17.5、8.5、2.5個百分點,相對改善趨勢明顯。

業績穩定性具備支撐疊加經營現金流占比出現上升趨勢,為央企進一步提升分紅率創造瞭一定基礎。相關統計顯示,央企與地方國企在2022 年分紅總額合計為 1.09 萬億元,占市場分紅總額近三分之二,“壓艙石”作用凸顯。其中,央企表現格外“亮眼”,超過一半上市公司連續 5 年分紅, 五分之一上市公司連續 3 年紅利增長,體現其較高的分紅質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