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俄羅斯等12個國傢剛剛舉行的一場國際會議吸引瞭全球多傢媒體的關註,這次會議最重要的議程就是“去美元化”,推出一個可替代SWIFT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統。今年以來,俄羅斯、巴西以及伊朗等中東國傢正在加速同美元“解綁”,引發各界關註。從美聯儲暴力加息到當下正持續的美債危機,美元的角色都在令全球許多國傢越來越警惕。

十二國會議

美國“商業內幕網”26日報道稱,在本周於伊朗舉行的亞洲清算聯盟峰會上,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在討論如何繞開美元。官員們表示,放棄美元是許多國傢面對“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應。

根據伊朗《德黑蘭時報》24日報道,峰會期間,伊朗央行行長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等國的央行負責人密集討論瞭在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的話題,另據伊朗國傢電視臺24日報道,亞洲清算聯盟成員國還決定計劃在一個月內推出可與SWIFT系統相媲美的系統,稱其可滿足成員國之間清算貨幣交易的一切需求

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在會議期間表示,“去美元化不再是各國的自願選擇,而是各國對‘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應。”他還表示,美元的疲軟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構成極大挑戰。因此,伊朗將加強與其他國傢,尤其是亞洲清算聯盟成員國的經濟聯系。

成立於1974年的亞洲清算聯盟目前共包含9個成員國:孟加拉國、不丹、印度、伊朗、馬爾代夫、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裡蘭卡。俄羅斯、白俄羅斯和阿富汗也派出代表出席瞭本次峰會。

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報道稱,“去美元化”的概念包括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以及推動其他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等。這種努力可以通過多國共同促進本國貨幣進行雙邊結算來實現,從而降低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另據俄羅斯媒體透露的消息,今年夏天舉行的金磚國傢峰會上將討論“為成員之間的跨境貿易創建一種新型貨幣”。埃及、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傢已經表示希望加入金磚國傢。有阿拉伯媒體表示,中東地區的“去美元”道路正越來越寬。

從85%到58%

“去美元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彭博社近日的一篇報道援引數據分析稱,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國政府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大約為58%。這比2001年時的73%有瞭明顯下降,而上世紀70年代末,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還高達85%。有輿論認為,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東國傢同美元加速“解綁”對美元地位的沖擊顯得尤為明顯。原因在於,維護美元霸權的重要基石“石油美元”體系被撼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讓美元脫離同黃金的直接掛鉤後,同沙特等國達成瞭一個重要的交易——以軍事援助換石油美元,即以美元結算石油貿易,同時承諾給中東提供‘安全保障’。”《貨幣戰爭》系列叢書編著宋鴻兵2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講述瞭美元在中東獨特地位的由來,“後來,美國要求沙特等國把賺來的石油美元再投向美國國債,這樣就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宋鴻兵認為,由於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石油貿易綁定美元後各國外匯儲備都以美元為主,這對美國的美元霸權形成起到瞭關鍵性的作用。

摩洛哥前經濟與財政大臣瓦拉盧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烏沖突升級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和貧困問題加劇,社會矛盾也隨之激化。同時,美聯儲持續的緊縮貨幣政策對中東多國經濟困境的惡化起到瞭重要推手作用。

“在長期對美元依賴後,沙特等中東國傢的思路開始產生根本性改變”。宋鴻兵告訴記者,美國名義上在中東實施“用石油美元換安全”的政策,但實際上在中東發動瞭好幾次戰爭,地區的安全狀況非但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亂。“中東國傢長期對發展經濟、實現技術升級、完成工業化充滿渴求,跟美國合作多年後卻發現工業沒有得到發展,因為美國隻是提供軍火。”

國際貨幣即將迎來新的周期?

“歷史上,中東地區的能源貿易曾被英鎊、黃金和美元等貨幣主導。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些中東國傢開始考慮減少對單一貨幣的依賴。在經歷瞭疫情和眼下俄烏沖突持續進行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瓦拉盧表示,“從歷史的縱向來看,美元對中東統治的興衰,也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國際貨幣即將迎來一個新的周期和輪回。”

埃及《財經周刊》雜志副總編侯賽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首先,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瞭影響。“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它們的本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逐漸增加,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相對比例下降。其次,對美元霸權的質疑和全球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也可能促使一些國傢多元化其外匯儲備。

據伊朗英語電視臺25日報道,亞洲清算聯盟峰會期間,該組織將尋求接納新成員,以協助這些國傢的去美元化行動。

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的報道也提到,盡管去美元化在一些國傢和地區引起關註,但實施起來並不容易,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相當強大。因此,一些國傢和地區試圖在雙邊貿易或區域貿易協定中推動多元化支付方式,並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在這條道路上,南美比中東的步子似乎邁得更遠。為降低拉美地區對美元的依賴,促進地區貿易,巴西、阿根廷等國已經在討論打造共同貨幣“蘇爾”。但這一過程的復雜性也讓南美國傢體會到,取代美元作為國際支付體系主導貨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今年以來,面對強勢美元,阿根廷比索等南美貨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進一步增大南美國傢所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和資本外流風險,也降低瞭政府的償債能力。

即便南美多國對擺脫美元依賴的願望十分迫切,但阿根廷《財富》雜志25日的報道分析稱,在擁有不同經濟結構和政策的國傢之間進行貨幣協調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貨幣聯盟體系中,各國央行面臨著所謂的經濟政策“三難困境”:不能有固定的匯率、自由的資本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巴西和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是否已經準備好開發一種共同貨幣還很難說。

美國《大西洋月刊》雜志分析稱,“蘇爾”距離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歐盟的經驗,建立共同貨幣體系要求區域內各國擁有穩定的政治制度,共享相同的宏觀經濟政策觀念。巴西總統盧拉此前也強調,“蘇爾”的目的不是取代拉美國傢貨幣,而是作為貿易和資金流補充。

侯賽姆認為,盡管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不斷下降,但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之一,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從這個角度說,“去美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依然任重而道遠。宋鴻兵也對記者分析稱,美元本身的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在促使大傢推動“去美元化”,但取代美元還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進程。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王佳琳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辛斌 柳玉鵬】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