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第一天,電影市場迎來瞭一部久違的親情題材電影——《再見,李可樂》,近幾個月懸疑片一直是市場主流,《再見,李可樂》為觀眾尤其是親子群體觀影帶來瞭新的選擇。
看《再見,李可樂》會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父母,親子間那些相處的珍貴點滴,在一幕幕溫馨的細節中被層層喚起。
為瞭完成女兒李妍高三前的小小心願,父親李博宇決心帶著女兒遠赴阿勒泰滑雪。卻不料李博宇遭遇意外,全力搶救後仍陷入腦死亡的處境,讓為妻為母的潘雁秋做出瞭一個女人最艱難的決定。當傢漸漸失溫,一隻名為可樂的小狗帶著倔強闖入瞭她們的生活,成為母女爭執的焦點,也成為苦樂煙火的陪伴。
電影《再見,李可樂》改編自導演2020年推出的小說《爸爸是隻“狗”》,正像《尋夢環遊記》中說的那樣:“死亡並不可怕,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對逝去的父親的懷念,是《爸爸是隻“狗”》這個故事最動人的地方。
影像化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導演采擷瞭小說中一些具有煙火氣的片段,將李妍的成長以及她與母親關系的變化娓娓道來,這種時間跨度比較大的電影其實不太好拍,很容易做成流水賬,但《再見,李可樂》讓觀眾就像在看一段好朋友的傢庭生活那樣,如此動人又親切。
我很喜歡《再見,李可樂》的一點是,它對於母女關系的展現很細膩真實。
過往親情類型電影很容易被人詬病的一點是,設置的親子間的矛盾往往是因為代際問題,或者是缺乏溝通,這也導致很多故事看起來千篇一律。《你好,李煥英》之所以能夠如此戳人淚點,就在於賈玲是投入瞭自我的情感,甚至是將自己心頭的創口揭開給觀眾看,雖然有幾分殘忍,但能夠獲得觀眾的高度共情。
《再見,李可樂》同樣如此,像李妍這樣一個還處在成長期的孩子,摯愛的親人驟然離世,而且父親的死還與自己有關,內心的創傷是很難愈合的,而母親同樣有著無限的痛苦難以訴說,她們不僅僅是母女,更是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女人,如何互相依偎著走出傷痛,進入到人生新的階段。沒錯,生死有邊界,但愛不會終結。
王小列導演,應該是當代中國最會拍狗的導演之一。
由他執導的《神犬小七》《神犬奇兵》都是曾陪伴一代人成長起來的經典,攝影師出身的他,還曾經擔任過《戰狼2》非洲部分和冰島部分的攝影師,創作履歷豐富。
當然寫狗容易,拍狗很難。業界共識,動物和孩子,是拍電影最難的兩項元素。
好的狗狗電影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它們的動作一定要基於動物真實的行為邏輯出發,不能把人類的幻想強加給它們,那樣會顯得非常奇怪,特別是當下養寵傢庭越來越多,與狗狗朝夕相處,如何進入影院也能找到與狗狗的“相處感”,是電影成敗的關鍵。
電影中的可樂很懂事,雖然它似乎在冥冥中總在關鍵時刻幫助到瞭李妍母女,但最打動人的,還是它默默的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這份陪伴,也是在電影結尾處李妍母女對可樂如此戀戀不舍的原因。
李妍與母親潘雁秋又何嘗不是一直在互相陪伴?電影中有一處非常動人的場景,在女兒李妍出嫁前,潘雁秋從箱子裡拿出瞭給她準備的嫁妝,原來在過去的這麼多年間,母親一直堅持給女兒每年準備30克的黃金,這是她和李博宇對女兒的諾言,即使丈夫去世瞭,她一個人也沒有放棄。
我們無法想象這個女人是如何做到的,但我想這就是親情與信念的力量,是對丈夫的承諾以及對女兒無私的愛,才能夠促使她完成這樣一件瞭不起的事,而很多中國父母無聲的付出與愛意,往往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的。
而兩人冰釋前嫌之前,可樂就成為瞭潘雁秋和李妍這些年傳遞情感的橋梁,從不理解到逐漸靠近,如果沒有可樂,李妍母女的關系很有可能陷入死循環,李妍也可能自暴自棄,走上一條不歸路,寵物的療愈成為瞭她們二人的彌合劑。
所以在電影中,觀眾可以代入非常新鮮的視角,我們能從可樂的角度來看待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傢庭,又看著可樂如何一點點憑一己之力,讓這個傢庭重新煥發愛與生機,這種新穎的創作,要比很多常規意義上的萌寵片高級很多。
電影結尾處,已經到瞭晚年的可樂雖然行動不便,但仍然堅持來到瞭李妍的婚禮,觀眾可以自行讀解這一幕是否象征著父親李博宇一定也要來到女兒的婚禮,但無論是哪種讀解,可樂都完成瞭自己陪伴的使命,這也是全片淚點的高潮。
導演為觀眾留出瞭充足的想象與討論空間,如果觀眾認為李博宇去世後是穿越到瞭狗狗身上,是完全說得通的;但如果說可樂就是一隻有靈氣的小狗,也沒有問題,而且這並不是故事的重點,導演最想和大傢說的還是:愛我們的人,一直都在,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勇敢前行,不要回頭看,或早或晚,終會再見。
當然從潘雁秋的角度出發,可樂的出現同樣彌補瞭很多生活中的遺憾。從一開始不讓可樂進傢門,到後來成為瞭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陪伴,再到發現可樂被偷她徹底爆發怒打偷狗賊,最後走出瞭陰霾,願意接受新的感情,可樂給她帶來瞭很大的正向影響。
除瞭李妍、潘雁秋和可樂之外,電影還塑造瞭很多溫暖的群像。
比如和李妍一起成長起來,從閨蜜到伴娘的孟藜,無論多艱難的時刻,她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站在李妍這一邊。在可樂還沒有來到傢裡的時候,是她陪伴李妍度過瞭黑暗的時光。
還有蔣龍飾演的張懷軍,這個人物塑造得很有趣,也是電影中的一條暗線,即一個男孩子的成長。如何從一個自卑的人,慢慢變成一個有勇氣、有擔當的男子漢。
當然還有像張叔叔、鄭爺爺這樣善良的人,很多人的付出其實是不求回報的,他們都在用善意影響著李妍與潘雁秋母女,這種充滿瞭淳淳愛意的故事,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看起來格外溫暖。
好的故事離不開好的表演,《再見,李可樂》在上映前就在短視頻平臺獲得瞭極高的關註度,除瞭題材與類型之外,還來自於每個片段中演員的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電影開篇,吳京飾演的李博宇成為植物人,閆妮飾演的潘雁秋決定簽字拔管,譚松韻飾演的李妍得知這一切後,滿懷痛苦地前來質問母親。
這場戲與電影結尾處可樂需要被安樂死,李妍勇敢地決定簽字,不再讓可樂痛苦形成瞭前後呼應。而閆妮與譚松韻的表演,在這兩場戲中有著強烈的不同。
開篇的戲中,閆妮隱忍,譚松韻外放,而在結尾的戲中,譚松韻隱忍,閆妮外放,兩位演員很巧妙地抓到瞭角色心境上的成長點,此時的李妍已經完全理解瞭母親,她可以更加堅強地面對親人的離開,而人到中年的潘雁秋隱忍瞭一輩子,可樂的離開令她再次體會到瞭什麼叫失去,所以分外悲傷,這些都是十分寫實的人物塑造。
閆妮與譚松韻表演上的加成,使得這對母子的“相愛相殺”更加可信。
尤其是譚松韻,生活中她的故事很多觀眾都有所瞭解,如今她接演這部戲,也是十分勇敢的表現,而電影中的很多橋段,可能也帶入瞭許多她個人的真情實感。
譚松韻這次也讓人驚喜,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年齡跨度很大,但她完成得很好,無論是高中生、大學生、職場人,都不違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第一次與可樂在街上相遇的場景,女孩子對於小動物的好奇、愛惜,但心裡知道無法帶它回傢的沮喪、歉意,都在她的微表情間展示出來,非常鮮活。
閆妮同樣貢獻瞭精彩的表演。今年在大銀幕上她演瞭幾位性格迥異的母親,相較《學爸》《最後的真相》和《涉過憤怒的海》,《再見,李可樂》中的潘雁秋有更多的內心戲,也更符合一個中國普通知識分子母親的形象。對於孩子有著無限的愛和期盼,但有時候又不知道如何表達,隻能把愛付諸在行動上。
很令人心疼的場景是她辭去工作,獨自撐起丈夫留下的串串店,無論是生意蕭條的時刻,還是下暴雨的時刻,她都要把苦往肚子裡咽,她是一個母親,同時也是一個需要被愛呵護的女人,隻是作為子女,我們大多數隻看到瞭母親作為長輩的一面,卻很少註意到她們的想法與脆弱。
所以《再見,李可樂》並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萌寵片,它更是一部帶有美好寄托的親情電影。作為一部類型片,它必然有煽情催淚的橋段,但可貴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紮實的人物建立與情節鋪墊上,相信每一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想回去抱一抱自己的父母/孩子,如果傢中有寵物的,也會更加珍惜與它相處的點滴時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